服务热线 181-2455-7841

为您提供专业、快速、全面的市场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资讯证券资讯
十月即将拉开序幕,市场主线在哪里?历史行情显示这些板块或成焦点
发布时间:2025-10-05 23:03:44| 浏览次数:

来源:光大证券微资讯

10月市场即将到来,这些行业有望成热点!

9月主要指数出现分化,科创50、创业板指表现依然强势,月涨幅排名靠前。中证A100指数开始有所表现,大盘蓝筹逐渐引领行情。红利、国证2000等指数9月表现不佳,跌幅较为明显。

展望10月,哪些板块有望成为市场主线?今天我们就来系统梳理10月历史行情特征,寻找未来机遇。

1、9月市场出现分化,四季度即将拉开序幕

回顾9月市场表现,A股出现分化,同样风格资产内部也出现轮动。月度涨幅排名靠前的板块包括:锂电池、电机、光伏设备、贵金属、游戏、风电设备、消费电子、半导体等。此外,工业金属、电网设备、房地产开发也有较好表现。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新能源接棒科技成为最强势的主线,锂电池、光伏等板块领涨。究其原因,新能源行业稳增长政策、反内卷、碳达峰、新能源价格修复等成为关键因素。

特别是官方发布了多个行业的稳增长工作方案,均与新能源行业关系密切。9月13日,八部门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2025年力争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方案还提出了加快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拓展、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汽车消费等多项重磅措施。

日前八部门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强铜、铝、锂、镍、钴、锡等资源调查与勘探,形成一批找矿新成果;科学合理布局氧化铝、铜冶炼、碳酸锂等项目,避免重复低水平建设。

此外,官方还发布了《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同时,部分低位板块开始活跃,这表明9月市场出现了“高切低”的市场特征。9月房地产开发板块涨幅靠前,特别是部分地产公司股价出现快速上涨。回顾2025年以来楼市数据,1-8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回落4.7%,较前三年的24.3%、8.5%、12.9%降幅逐渐修复,绝对规模接近2011年的水平。

面对市场的新变化,我们有必要前瞻四季度市场表现。我们复盘了2005年至2024年主要指数的四季度表现,市场风格显著发生变化。中证A100上涨概率高达80%,平均涨幅为6%。多个指数上涨概率达到65%,上证50、沪深300、上证指数等涨幅均超5%。

中小盘指数表现相对较弱,科创50、创业板指、中证1000等指数上涨概率不及大盘蓝筹指数,平均涨幅也都在3%以下。

2、复盘10月市场历史表现,这些板块或成焦点

我们回顾了近20年的A股数据,10月市场依然有所表现,多个指数上涨概率均不低于50%。经过10月的酝酿之后,11月市场投资者情绪开始修复,多个指数上涨概率和平均涨幅均扩大。12月,主线板块更加强势,而非主线指数表现更弱。

回顾10月市场表现,中证A100上涨概率高达80%,平均涨幅超过1.4%。创业板指、深证成指上涨概率也都超60%,平均涨幅分别为1.69%、0.73%。

此外,国证2000、科创50、中证全指、沪深300、上证50等指数上涨概率均为60%,科创50平均涨幅高达3.5%。

中证500指数表现最差,上涨概率仅有40%,平均跌幅达到0.85%。中证1000、中证红利平均跌幅均超0.5%。

板块方面,10月股份制银行、自动化设备板块上涨概率高达75%、70%,平均涨幅达到2.1%、1.1%。电子化学品、城商行、保险、通信服务、动物保健、消费电子、休闲食品、贸易等板块上涨概率达到65%,多数板块平均上涨幅度超过1%。

除此之外,多个板块上涨概率达到60%,包括轨交设备、黑色家电、风电设备、其他电源设备、专用设备、医疗器械、个护用品、半导体、化学制药等。部分板块平均涨幅超3%,包括轨交设备、黑色家电等。

48个板块10月上涨概率低于50%,包括航海装备、数字媒体、通信设备、一般零售、旅游及景区、影视院线、农产品加工、工业金属、小金属、工程咨询服务、酒店餐饮、出版、煤炭开采等。

由此我们发现,10月市场风格较9月出现了变化,如下领域历史表现较好:金融(银行、保险)、设备制造行业(自动化设备、轨交设备、专用设备等)和科技(消费电子、半导体等)。

(本文首发于2025年9月29日)

李泉

投资顾问执业编号:S0930622070004

基金从业编号:A20211203001155

 
 
 上一篇:重磅会议!中国资产,大涨;DeepSeek、寒武纪、ChatGPT,都有大动作
 下一篇:存储芯片涨价潮引爆A股!德明利月内涨幅近100%,多家公司回应备货产能情况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于我们更好的服务

*

*

咨询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