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81-2455-7841

为您提供专业、快速、全面的市场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资讯证券资讯
清华大学取得重大进展,2027年全固态电池有望量产
发布时间:2025-10-05 23:03:20| 浏览次数:

据财联社消息,日前,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张强领衔的团队在锂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张强团队提出“富阴离子溶剂化结构”设计新策略,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含氟聚醚电解质。

此项技术突破为聚合物电解质路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该路线相较于硫化物路线具备界面接触好、生产成本低、与现有液态电池设备兼容性高等潜在优势。

光大证券指出,上述成果的核心价值在于针对性地解决了固态电池产业化面临的两大核心瓶颈:

一是通过热引发原位聚合技术,改善了固-固界面刚性接触导致的阻抗高、接触差问题;二是通过引入强吸电子含氟基团,构建“-F···Li⁺···O-”配位结构,显著拓宽了电解质的电化学窗口,使其能同时兼容4.7V高电压富锂锰基正极与金属锂负极。

采用该电解质组装的8.96Ah软包电池,能量密度达到604Wh/kg,并顺利通过针刺与120摄氏度热箱安全测试,实现了高能量密度与高安全性的统一。

近期,国内固态电池进展加速,2025年1-4月扩产超50GWh,拟投资超200亿元;蔚来ET9、智己L6等车型已搭载半固态电池。

政策层面,2025年以来,工信部等部委密集出台政策,将固态电池列为新型储能和汽车标准化的重点攻关方向。

产业层面,2027年被普遍视为全固态电池产业化的关键时间点,宝马、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国内外企业均计划于此时点附近实现装车示范或小规模量产。

展望后市,《2025年固态电池高质量发展蓝皮书》显示,当前固态电池产业化已进入“冲刺阶段”,预计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614.1GWh,对应的市场规模将迈入千亿元级别。

落脚到A股市场,光大证券提到,从产业链环节看,上游关键材料(如锂盐、锆基材料、锰基材料)、中游电池制造及相关设备(如干法电极、等静压设备)均将受益,关注布局固态电池技术进展较快的相关上市公司。

 
 
 上一篇:储能电芯“一芯难求” ,关注产业链各细分环节龙头
 下一篇:重磅会议!中国资产,大涨;DeepSeek、寒武纪、ChatGPT,都有大动作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于我们更好的服务

*

*

咨询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