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755-23481251

为您提供专业、快速、全面的市场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资讯证券资讯
中青报整版关注:为何灵活就业人员成社保难覆盖的“死角”
发布时间:2023-08-04 12:36:08| 浏览次数:
版面截屏图

民调显示社保缴纳是困扰灵活就业者的首要问题 82.9%受访者期待各城市为灵活就业者提供更多支持 随着用工方式多元化,目前社会上出现了不少时间自由、办公灵活的新职业、新岗位,灵活就业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大家如何看待灵活就业?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发布的一项有1502名受访者参与的调查显示,时间自由、工作灵活是受访者对灵活就业最直观的感受。灵活就业、社保缴纳和工作稳定性最让受访者困扰,82.9%的受访者希望各城市为灵活就业者提供更多支持。 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灵活就业者占65.5%。 为什么考虑灵活就业 28岁的张帆是一名娱乐博主,高中时他就喜欢分享综艺节目和影视剧的观后感,大学时开始想把这个爱好当作一份职业来经营。从今年开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张帆临时组建了一个小团队,编导和摄像由朋友或同学担任,他专职运营微博账号,目前也会做一些娱乐圈艺人的专访节目。 提到灵活就业,张帆感觉工作时间比较灵活,不用坐班,也不用处理复杂的同事关系,相对来说比较自由。 现居成都的95后周俊伶接触主播行业有6年时间了,她说最初做这行的目的比较简单,觉得收入可观,可以存钱买房。 “现在灵活就业比较普遍,大家的包容度和接受度比较高,自己也乐在其中,做起事情动力十足。”但周俊伶坦言,有时会觉得缺乏归属感,“家人希望我能有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而我偶尔渴望有稳定的同事圈子和工作环境,目前有些犹豫和纠结该往哪个方向发展。” 大家如何看待灵活就业?调查显示,64.7%的受访者认为时间自由,工作灵活,51.2%的受访者认为有发展空间,48.2%的受访者表示是短期的、过渡性的选择。其他还有:门槛低,岗位参差不齐(38.4%),不稳定,发展前景不明朗(35.3%),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选择(24.0%),相关政策不完善,缺乏充分保障(22.8%)。 在北京街头,来自山东的外卖小哥刘鸿亮告诉记者,2016年,他就在外卖平台上注册了,但只做了一段时间,后来尝试开早点店,但受疫情影响关门了,去年重新开始送外卖。“收入还行,肯吃苦的话,一个月能挣1万多元。” 灵活就业,社保缴纳和工作稳定性最令受访者困扰 南京的90后刘博开网约车3年多了,一直没有社保。他说自己和平台不存在雇佣关系,没办法找平台交社保,而如果以个人名义交,负担又比较重。 调查显示,如果灵活就业,社保缴纳最让受访者困扰,获选率为58.3%,之后是工作稳定性(56.0%),薪资待遇(50.9%),职业发展(43.6%)。 95后李贤焕从媒体行业辞职后,从事自由撰稿工作。他表示,与其他零工相比,撰稿收入相对较高,时薪一般在3位数以上。但在开始的新鲜劲儿过了之后,李贤焕最近有点苦恼,“明显的感受是个人成长和资源积累的速度变慢了,难以深入某个领域。长此以往,担心想要有所提升,面临的阻力很大。” “虽然工作方式更自由了,但工作时间可能比正常坐班时间更长。”张帆说,运营账号要时刻保持在线的状态,所以每天基本上以微博开始,由微博结束,熬夜更是家常便饭,“一旦兴趣变成职业,就会面临更大压力,比如经常得想如何拓展业务,从哪些地方发力。” 张帆觉得,行业内的博主或多或少都对发展前景有些迷茫,“目前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尽可能提升自己。”去年,张帆开始做一档艺人的访谈节目,在内容创作上更进一步。“希望别人看到我的账号,能认可我们做的内容。” 灵活就业,让受访者感到困扰的还有:劳动合同(35.9%),职业伤害保障(35.6%),社会认可度(31.0%),工作环境(27.9%),看病就医(24.8%),子女上学(18.5%),落户定居(18.0%)。 超八成受访者期待各城市为灵活就业者提供更多支持 2021年7月,人社部等八部门发布了《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在规范用工、健全制度等方面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调查显示,82.9%的受访者期待各城市为灵活就业者提供更多支持。 周俊伶觉得,自由职业者经常单打独斗,圈子比较狭窄,“希望有关部门能搭建平台,让灵活就业者也能有公共的圈子,有机会与别人见面沟通,更好地适应群体和社会生活”。 保障灵活就业者权益,66.3%的受访者建议基于互联网建立“人社一体化”平台,提供政策咨询和维权服务,65.3%的受访者希望完善相关法律,明确用人单位或平台与灵活就业者间的劳动关系。其他还有:加强适合灵活就业者的职业培训,提升其就业能力(60.3%),加强对平台的监督和管理,落实平台的社会责任(52.1%),完善基于灵活就业者劳动特点的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其基本收入(36.6%)。 刘博觉得现在网约车市场还不够完善,比如每一单平台抽成多少,派单机制什么样,司机往往缺少话语权。“希望国家加强对网约车市场的治理,明确平台的抽成比例,保障司机的合法权益。” 张帆觉得,现在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对职场了解不多,对如何签合同,社保有什么作用,都很懵懂。他希望学校能为学生普及职场知识,对如何阅读劳动合同条款,个人该怎样交社保,遇到权益损害如何维权等常见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更顺利地走入职场。 (应受访者要求,刘鸿亮、刘博为化名) 灵活就业人员为何参保率低 77.6%受访者认为有必要为灵活就业者设置专门的参保制度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左右,如此庞大的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问题如何解决?灵活就业人员在参保上存在哪些难点?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发布的一项有1502名受访者参与的调查显示,个人缴纳费用高是受访灵活就业者参保难的主因,其次是难以保证持续缴纳,容易断缴。 此次调查中,灵活就业者占65.5%。 个人缴纳费用高是受访灵活就业者不交社保的主因 7月下旬的北京暑气正浓,下午三四点,外卖小哥们迎来了短暂的休息时间。在东直门街头,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外卖小哥,当提到社保时,他们表示没有社保,有的外卖小哥知道“五险”,但具体是哪五种,则不太清楚。 老家在山东的刘鸿亮到北京送外卖有1年了,一直没有社保,“上有老下有小,虽然一个月能挣1万多元,但花的也多,再交一两千元的社保,是很大的负担。” 灵活就业者在参保上有哪些难点?调查显示,55.7%的受访者觉得个人缴纳的费用高,负担不起,交互分析发现,57.5%的受访灵活就业者这样认为。 25岁的外卖小哥苑洋说,之前在老家送快递时,公司给交过社保,但到北京后就断缴了。提及原因,他坦言,“送外卖也干不了多长时间,没准哪天就走了。” 现居广东惠州的95后李贤焕是一名自由撰稿人,之前在北京工作时,公司给交过社保,但年前离职后没再续缴,目前处于断缴状态。“我有点不清楚为什么要交社保,不确定从中能获得什么。”李贤焕觉得,离职后每个月还要花几千元交社保很划不来,“现在主要考虑把现金拿到手,不会太想未来的事情。” 调查显示,对于灵活就业者社保参保率低,50.0%的受访者认为是因为难以保证持续缴纳,容易断缴,38.8%的受访者觉得制度不健全,对个人的保障有限,33.7%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到哪里办理、如何办理。 其他还有:为了到手的钱多一些(33.0%),社保转移接续手续复杂(32.4%),用人单位不给办理(20.8%),4.9%的受访者表示纯粹不想交,觉得没必要。 没有社保会带来哪些不便 28岁的张帆大学毕业后专职做博主,一直处于灵活就业状态,从没关注过社保问题。随着年龄增长,他坦言会考虑未来的生活,希望能有些保障,“我身体不太好,现在这份工作经常需要熬夜,对身体的损耗比较大,未来会考虑加入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 “送外卖是项高危工作,摔倒受伤是常有的事。”刘鸿亮说,平台对每单外卖的送达时间做了限制,由于高峰期每单的配送费比一般时段高,骑手会在这个时间段拼命抢单,手中订单多,想要在规定时间内送达,必须得加快速度,“前些天我就被别人撞了,在家休息了三四天,现在每天还得抹药。” 关于保险,刘鸿亮说每天上线时,平台会自动扣除2.5元的意外险费用,但对于什么情况能用得上,刘鸿亮却不太清楚,“小伤没人去报,大伤又不确定能报多少。” 没有社保会带来哪些不便?调查显示,56.2%的受访者担心受到职业伤害难以保障,50.0%的受访者表示领取不到相关补贴。其他还有:影响子女在所在城市上学(47.1%),退休时没有养老金(43.9%),落户买房等受到限制(40.6%)。 95后周俊伶曾经做过主播,她说自己刚入行时,对社保完全不了解,觉得交不交无所谓。而且她发现,有很多小公司在员工试用期不交社保,普通劳动者也很难维权,不交社保仿佛成了一件并不稀罕的事情。 调查显示,83.0%的受访者找工作时在意用人单位是否为自己缴社保。 “我想在成都买房,但购房条件是在没有户口的情况下,需要连续交两年社保。所以我一直在交社保,每个月大概花1500元左右。”但周俊伶坦言,自己的社保有段时间断缴过,“对自由职业者来说,因为缺少固定的单位,很难保证连续缴纳,也试过开公司自己交社保,但负担不起。” 57.8%受访者希望降低灵活就业者参保的缴费基数或比例 周俊伶觉得对不少灵活就业者来说,如果每个月的收入三四千元,却要交1000多元的社保,无疑是笔“巨款”。“虽然现在每个月交1500元左右已经是最低缴费标准,但个人觉得还是有点高。不过我对社保不太了解,不太清楚是否还有下调空间。” 方便灵活就业者参保,57.8%的受访者希望降低灵活就业者参保的缴费基数或缴费比例,55.7%的受访者期待打破地区、户籍阻碍,允许在就业地参保,54.4%的受访者建议划分多个参保缴费的档次,供灵活就业者自主选择。 其他还有:采取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相结合的方式,多缴多补,少缴少补(50.9%),逐步消除社保跨地区转移接续的障碍(49.6%),对断缴社保给予一定的缓冲期,允许补缴或续缴(42.8%),建立一站式数字化办理服务平台,简化参保手续(32.2%),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意识到社保的重要性(22.9%)。 李贤焕觉得,现在各种制度比较多,但有的制度之间不互通,让人觉得比较复杂和混乱,会形成较高的心理门槛,“我之前在北京时,特别害怕去医院,因为我不确定到现场能不能看上病,所以每次去之前,都会打电话问需不需要预约,该挂什么号。”李贤焕认为现在的社保制度同样存在不透明、办理门槛高的问题,“如果没有公司给办理,可能自己很难有精力弄清楚如何交。”李贤焕希望建立专门的网站或平台,上面用菜单的方式清晰标明办理流程,让系统更具人性化、便捷性。 张帆在为个人如何交社保而感到困扰,“之前没有了解过社保,总觉得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比如到哪儿交,需要什么手续,按月交还是按年交,一次交多少钱,不知道如何办理,希望能有明确的指导。” 调查中,77.6%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为灵活就业者设置专门的参保制度。 李贤焕觉得,再建立一套制度可能又要重新学习一次,所以新制度最好能接入已有的体系中,形成一体化办理流程。 此次调查的受访者,00后占21.8%,90后占48.8%,80后占23.6%,70后占5.9%。来自一线城市的占34.5%,来自二线城市的占37.8%,来自三四线城市的占20.2%,来自县城或城镇的占5.5%,来自农村的占2.0%。 (应受访者要求,刘鸿亮、苑洋为化名) 为什么灵活就业人员会成为社会保险难以覆盖的“死角”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郑秉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郑秉文。

外卖小哥、网络博主、网约车司机……伴随着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灵活就业群体越来越庞大,但不少灵活就业者却在社保覆盖范围之外,他们的权益如何保障?对此,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郑秉文。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险有什么特点?对灵活就业群体的覆盖程度如何? 郑秉文:通常说的社保指的是包含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在内的社会保险。从覆盖率来看,医疗保险覆盖率超过了95%,参保人数超过13.4亿人,养老保险覆盖约10.5亿人,失业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也超两亿。 虽然社保的覆盖率在逐步提高,但对不少灵活就业人员来说,无论是医疗和养老这样的大险种,还是工伤、失业这样的小险种,他们都没能被覆盖到。以医疗保险为例,参保人数超过13.4亿人,也就是还有五六千万人没能被覆盖,而这部分人大多数是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也是同样的情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为什么灵活就业人员会成为社会保险难以覆盖的“死角”? 郑秉文:一是与目前的社保制度有关,以养老保险为例,它的名义缴费率很高,但使用时间在几十年之后,会让有些人产生“我现在交了这么多钱,不知道未来能领取多少”的担忧。 二是与灵活就业人员的特点有关,与正规就业者相比,灵活就业人员收入较低、工作稳定性较差、工作连续性较弱,当需要在当期消费与未来消费之间作权衡时,当下面临的住房、医疗、教育和生活压力让他们更看重当下的消费,而像社保这类未来消费并不急迫,自然就被排在后面。所以在理性权衡下,他们往往会选择不缴费,或按最低标准、最短年限来缴,且容易出现断缴的情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我们的调查发现,灵活就业者参保意愿低的主要原因是参保费用高,是否可以适当降低缴费费用? 郑秉文:以养老保险为例,目前灵活就业人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是按照当地社会平均工资设定上下限,允许缴费人在社会平均工资的60%到300%之间选择缴费基数。 但实际中确实有一部分灵活就业者的收入低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60%,而如果按60%的基数缴纳养老保险,对他们来说负担过大。所以我个人认为,制度对低收入人群是有改革空间的,养老保险的缴纳可以更灵活一些。对于实际收入低于社会平均工资60%的灵活就业人员,适度降低缴费基数,比如再设立一个40%的缴费档次供他们选择,同时在养老金计发公式中增设一个较低的待遇档次,这样既能最大限度扩大覆盖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灵活就业群体当下的生活压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灵活就业者以个人身份参保和企业给职工交的社保有什么不同?在医疗报销和未来养老金领取上有区别吗? 郑秉文:主要的不同体现在缴费的费率方面。在我国,养老、医疗和失业这3项保险,是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工伤保险是由雇主单方缴纳。对灵活就业者来说,由于缺少雇主,个人参加养老和医疗保险时缴纳的费用就会高于单位职工,要负担包括雇主承担的费用。比如,上海规定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养老保险的比例是24%,医保的比例是11%。当然,农民工也可选择参加老家农村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另外,失业保险是单位参保,覆盖职工个人,不能以个人名义参保。 医疗保险报销的比例是相同的,养老保险需要至少缴纳15年才能在退休后领取养老金,至于领取多少,看的是替代率,即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退休前每月按3000元的基数缴费,与每月按9000元的基数缴费,未来的养老金待遇是有差异的,同时缴费年限不同,领取的养老金也不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目前的制度设计与灵活就业者参保的适配度如何?有必要为灵活就业者设置专门的参保制度吗? 郑秉文:对灵活就业者而言,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可及性和便利性比工伤保险强,根据个人情况,可以选择农村的医疗和养老保险,也可以选择城镇职工医疗和养老保险进行参保,医疗的异地报销也越来越方便,因此没有必要单独建立专门的制度。适配性比较差的是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但由于灵活就业者的工作特点,很难判断其失业和就业的状态,因此失业保险单独建立制度的可能性较小。 有必要单独建立制度的是工伤保险。现在不少依托平台的外卖员、快递员,为了抢时间,时常面临较高的职业伤害风险,由于缺少明确的雇主,他们无法加入传统的工伤保险制度中。为改善制度设计,很多年前各地开始进行工伤保险改革试点,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在传统的工伤保险制度里解决无雇主的问题,将平台中虚拟的雇主实体化,另一个改革方向是传统工伤保险覆盖范围不变,对灵活就业者单独建立一个新型的商业保险,即建立新的职业伤害险,与传统工伤保险制度并行。我个人认为,将虚拟雇主实体化是下策,这会提高平台经济打工人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门槛,影响雇主参加这项制度的积极性,从而产生一些道德风险,而这些风险最后会转嫁到“打工人”身上,最终吃亏的还是普通劳动者。我倾向在商业保险中寻求改革,单独建立一套适用于灵活就业人员的职业伤害保险制度。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那这会增加灵活就业者的负担吗? 郑秉文:为灵活就业人员和平台经济从业人员单独建立的职业伤害保险制度,缴费成本不会增加太明显,大多数依托平台从业的灵活就业人员,他们的薪酬来自订单接收和订单结算,在缴费方式上比较灵活,可以通过分摊到每一单中,在平台上自动扣除一定的百分比,以很低的缴费率积少成多,形成独立于传统工伤制度的资金池,对个人来说负担不会特别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如何提升社保制度的激励性,有哪些改善空间? 郑秉文:制度改革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进行参数调整,让替代率与缴费率挂钩得更紧密。以养老金为例,每年养老金的调整包括定额调整、倾斜调整和挂钩调整,定额调整指同一地区各类退休人员统一增加相同额度的养老金,体现制度的公平性;倾斜调整是向高龄退休人员和艰苦边远地区群体进行适当倾斜,予以照顾,体现制度的再分配;挂钩调整是与个人缴费年限、养老金水平双挂钩,体现制度的激励性。现在越来越多省份,在逐步扩大挂钩部分,激励参保人长缴多得,多缴多得。另一方面是结构性的改革。在我国,养老和医疗都是统账结合,即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适当提高养老个人账户在退休金领取中的比例,让制度更有激励性和透明性,让个人缴的钱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能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而调动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积极性、缴费积极性。

 
 
 上一篇:牛市早报|财政部、税务总局明确延续优化多项税收优惠政策
 下一篇:农民日报聚焦:超龄、技能单一,农民工就业挑战如何破题?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于我们更好的服务

*

*

咨询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