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2025年前三个季度的交易已经尘埃落定。
随着国庆长假的来临,市场将暂时休兵。既是一个难得的休整期,更是一个关键的思考期。站在三季度与四季度的交汇点,所有人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疑问:
在经历了种种不确定性之后,市场的第四季度,究竟值不值得我们期待?
1. 节后的市场怎么看?长假,往往是市场情绪和逻辑的“过滤器”与“转折点”。节前,资金倾向于谨慎避险,导致市场缩量盘整,方向不明。但节后的市场,绝不会是节前故事的简单延续。
有三大变量,将决定A股归来后的新篇章。
国内经济数据:国庆黄金周的消费、出行数据,将是对国内经济内生复苏动能的一次全面检验。
宏观政策:四季度是全年经济目标的最后冲刺阶段。
海外环境:长假期间,海外市场并不休市。美联储官员的讲话、最新的通胀与就业数据,都将持续扰动全球流动性预期,并对A股节后的开盘情绪产生直接冲击。
长假如同一个分水岭,当投资者重新回到牌桌,市场的主旋律会就此切换吗?
2. 四季度有什么机会?
如果说节后的市场有望迎来变局,那么机会将在哪里酝酿?从历史规律和现实逻辑看,四季度的结构性机会值得我们重点挖掘。
第一,是传统的“日历效应”与消费旺季。四季度包含了“双十一”、元旦等多个消费节点,是零售、电商、食品饮料、传媒娱乐等行业的传统旺季。
第二,是机构调仓换股带来的“高低切换”。进入四季度,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面临着年底业绩排名和为来年布局的双重压力。
第三,是政策驱动下的主题性机会。为了完成全年发展目标,四季度往往是重大项目和投资加速落地的时期。
消费、科技、还是顺周期的价值板块?在年底有限的交易时间里,哪条赛道最有可能成为脱颖而出的领涨主线?
3. 回顾过往牛市的启发
市场的未来,总是藏在历史的倒影里。回顾A股历次波澜壮阔的牛市行情,尤其是那些表现强劲的四季度,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宝贵的启示。
第一、任何一轮大行情,都离不开清晰的领涨主线。缺乏主线的市场,往往只能是震荡市。
第二、“水”是行情之源,流动性决定了行情的高度。我们需要关注的不仅是央行的货币政策,还包括居民储蓄、外资流向等广义流动性的变化。
第三、牛市的核心是盈利驱动。叙事和流动性可以点燃火焰,但只有持续兑现的业绩增长,才能让火焰成为燎原之火。任何脱离基本面的纯粹炒作,最终都难以为继。
历史的剧本给了我们诸多启示,但在当前这个全新的宏观与产业环境下,我们该如何应用这些经验,去识别出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牛股”基因?
4. 散户如何跑赢市场
对于广大散户投资者而言,市场越是复杂,就越要回归投资的本质。
跑赢市场的关键,在于打一场“非对称战争”,即利用机构的弱点,发挥自身的优势。
这意味着,散户跑赢市场的核心路径在于:
专注能力圈:不追逐所有热点,只投资于自己能理解、看得懂的行业和公司。
拥抱好公司:以合理的价格,买入那些具有宽阔护城河、优秀管理层和长期成长空间的优质企业。
克服情绪化: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投资纪律和框架,避免在市场的贪婪和恐惧中追涨杀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