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81-2455-7841

为您提供专业、快速、全面的市场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资讯证券资讯
中信证券:源网侧储能盈利改善,全球需求持续高增
发布时间:2025-09-22 15:50:18| 浏览次数:

文|林劼 华鹏伟

在国内大储商业模式逐步成熟,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海外储能项目盈利模式丰厚且多元化,贸易政策影响钝化的情况下,全球源网侧储能装机需求有望保持高速增长。中国拥有从电池、PCS到系统集成的完备储能产业链,主导全球储能供应链。中国储能厂商在受益于国内储能回归市场化商业价值驱动,产品标准和盈利水平迎来逐渐提升的同时,有望凭借丰富的项目经验、显著的性价比优势和供应链保障能力,强化全球份额优势和龙头话语权,推动业绩持续高增。持续推荐源网侧储能系统集成、PCS和电芯等环节龙头公司。

源网侧储能盈利改善,全球需求持续高增。

我们预计2025/26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规模或达260/350GWh以上(同比+39%/+35%),其中源网侧大储新增装机规模或达225/306GWh左右(同比+40%/+36%),且2030年前有望保持25%-30%的较高的复合增速。具体来看:

国内:收益模式逐渐清晰,电网侧需求引领高增。源网侧大储是国内电化学储能装机绝对主力,占比9成以上。尽管“136号文”取消新能源强制配储要求,但随着国内电力现货市场逐步成熟,辅助服务和容量电价补偿机制愈发健全,源网侧储能项目收益率有望迎来实质性提升,预计国内储能将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化商业价值驱动,尤其是电网侧独立储能需求有望大幅增长。我们预计2025/26年国内储能新增装机约140/190GWh,对应2024-26年CAGR或达30%以上。

美国:政策影响钝化,强需求和高收益驱动装机增长。美国大储增长受电网升级改造和可再生能源消纳需求驱动,项目收益丰厚且盈利模式多元化(IRR 10%-20%),增长潜能巨大。随着中国输美储能产品关税充分向下传导,大而美法案(OBBB)带动项目抢开工需求,贸易政策负面影响显著钝化。我们预计2025/26年美国储能新增装机约45/59GWh,对应2024-26年CAGR约25%。

欧洲:储能商业模式成熟,源网侧项目增长后来居上。欧洲源网侧储能现货套利及辅助服务等盈利模式多元化,盈利水平普遍较高。在光伏风电高增长的浪潮下,大储配套需求快速释放,以英国、意大利、德国为引领,西班牙、荷兰等多国快速跟进的欧洲大储市场有望保持高增长。SolarPower Europe预计2025 年欧洲大储新增装机量将达16.2GWh(+84% YoY),且2024-29年装机CAGR约56%。

中东:能源转型带动大储放量,进入集中建设投运期。风光禀赋加持下,中东地区对能源结构转型诉求强烈,新能源发电占比提升拉动源网侧大储需求释放,目前中东地区在建及规划待建储能项目规模超75GWh,我们预计2025/26年中东储能新增装机分别约20/25GWh(同比+400%/+25%)。

▍中国厂商:份额优势扩大,盈利能力提升。

根据Wood Mackenzie统计,2024年全球储能集成商CR5/CR10分别为49%/68%(+2/+13ppts YoY),市场集中度稳步提升,中国拥有从电池、PCS到系统集成的完备储能产业链,份额达60%以上,且海外储能订单高速增长,美国订单及发货有望于下半年再次复苏。受益于1)国内“反内卷”+储能项目收益改善,行业门槛、产品标准和订单盈利有望持续提升,预计龙头将重夺市场主导权;2)厂商持续推进出海进程,海外毛利率较国内高15-20ppts;3)储能电芯等产品供应趋紧,价格迎来稳步抬涨,因此具备产品、技术和客户竞争优势的龙头厂商有望迎来盈利能力提升和业绩持续成长。

▍风险因素:

产业链价格大幅波动;电力市场收益摊薄带来需求减速风险;海内外市场用电需求不及预期;电力市场改革不及预期;相关行业补贴提前退出;海外贸易壁垒抬升。

▍投资策略:

在国内大储商业模式逐步成熟,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海外储能项目盈利模式丰厚且多元化,贸易政策影响钝化的情况下,全球源网侧储能装机需求有望保持高速增长。中国储能厂商在受益于国内储能回归市场化商业价值驱动,产品标准和盈利水平迎来逐渐提升的同时,有望凭借丰富的项目经验、显著的性价比优势和供应链保障能力,强化全球份额优势和龙头话语权,推动业绩持续高增。建议聚焦源网侧储能三条主线:1)大储系统集成商。2)大储PCS环节。3)储能电芯龙头。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9月19日发布的《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源网侧储能专题—欣欣向荣,量质双增》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

 
 
 上一篇:港股开盘:恒指跌0.32%、科指跌0.68%,黄金及汽车股走高,科网股走低,快手开盘跌超6%
 下一篇:中信证券:2013-2019年的日本,经济复苏进程与权益市场表现缘何背离?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于我们更好的服务

*

*

咨询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