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佩克在当地时间9月7日原则上同意,将从10月起逐步增产,日产量预计增加约13.7万桶。这一决定再次震动了全球石油市场。
据与会代表透露,该增产计划预计将在周日的视频会议上获得正式批准。这标志着欧佩克+将开始逐步取消原定执行至2026年底的每日166万桶减产额度。
政策转向
此次增产是欧佩克+政策转向的延续与巩固。近几个月来,该联盟已屡次出人意料。尽管多家预测机构警告石油市场即将出现供应过剩,欧佩克+仍提前一年恢复了每日220万桶的暂停产量,其夺回市场份额的决心令市场震惊。
今年以来,受全球供应增加及贸易战抑制需求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已下跌约12%。分析人士指出,这一系列行动表明,欧佩克+已不再满足于被动地通过减产来支撑价格,而是希望通过主动增产来巩固并扩大其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
增产背后的多重考量
欧佩克+的增产决策背后,交织着复杂的政治与市场因素。一方面,此举有望回应美国总统特朗普降低油价的呼吁。
另一方面,市场供需的“矛盾态势”也为增产提供了空间。尽管预测机构不断发出过剩警告,但北半球夏季期间,市场供需始终保持相对紧张,这为欧佩克+提供了调整政策的空间。沙特能源大臣素以“让投机者措手不及”而闻名,本周初多数分析师还预测会议将维持产量不变,最终传出的增产消息再次印证了其“制造意外”的风格。
现实与挑战
尽管增产计划已获原则同意,其实际执行效果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首先,部分成员国因过去未能完全遵守减产协议而需承担“补偿责任”,将不得不放弃自身的增产份额。其次,安哥拉、尼日利亚等多个成员国因投资不足、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本身缺乏足够的闲置产能,无法实现增产。
这一举措将对联盟内部依赖高油价的成员国施加更大压力,尤其是那些无法提高产量的国家,其财政收入可能进一步承压。从长期来看,欧佩克+持续释放闲置产能,将削弱全球石油市场长期存在的“安全缓冲”,使市场在未来应对突发供应中断时变得更加脆弱。若保持每月约13.7万桶的增产规模,欧佩克+有望在一年内完全恢复每日166万桶的减产额度,但这无疑是一场考验。(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