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预计2025/26年度中国大豆种植面积1.56亿亩,同比增1.02%。分区域看,预计延续东北增,黄淮产区略减的趋势。当前多数地区大豆长势基本良好,有丰产预期。
预计2025/26年度中国大豆面积产量同比略增
新年度全国大豆种植季已结束。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预计2025/26年度中国大豆种植面积为1.56亿亩,较上年度增加1.02%;产量2109万吨,较上年度预计增加2.13%。分区域来看,东北增、黄淮减的趋势延续,受到玉米价格上涨影响,东北增幅不及预期。

区域来看东北增、黄淮减少,且东北增幅不及预期
卓创资讯认为,近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呈现东北增、黄淮减的整体趋势,产量向主产区集中不断加剧。从2025/26年度来看,东北产区大豆种植面积稳中略增,主要的原因依然是大豆农田管理相对方便、具有良好种植收益。但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影响大豆面积的扩张进程,同时倒茬、轮作的需求使得种植面积相对稳固。具体总结为以下三点:第一,春节后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农户种植意愿提升,大豆意愿较春节前下降;第二,在4月玉米播种期间,因积温低,出苗情况较一般,产区预计有部分农田或将改种大豆,但后期发现并未如预期改种;第三,黑龙江轮作、倒茬作业稳定推进,一定程度上使得大豆-玉米种植面积更加稳定,并不单单受到种植利润的影响。
因种植收益不及玉米,本年度黄淮海产区种植面积延续前期的减少趋势,以主产区安徽为例,亳州、宿州、阜阳等均有明显的减少比例,反观在山东以及江苏产区,多数地区大豆的面积持平或小幅增加。上述地区同为玉米-大豆作物种植地带,但出现了不同的大豆面积变化趋势,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第一,江苏及山东存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补贴,大豆种植收益增加,农户种植积极性上升;第二,江苏及山东的大豆品种以高蛋白品种为主,售价普遍高于河南、安徽等产区,在相同单产情况下,农户种植收益更高,利于种植面积稳定。
当前产区长势基本良好 东北存丰产预期
截至7月末,全国大豆多数处于开花期,少部分进入结荚期,多数产区风调雨顺,大豆长势良好,尤其东北产区,积温充足,甚至认为有提前上市的可能性存在。黄淮产区受到前期干旱的影响,大豆长势暂时一般,当前河南南部及安徽北部因干旱影响土壤含水量下降,可能会对大豆单产产生不利影响,其余地区暂时正常。
综上,2025/26年度预计大豆种植面积稳中略增,区域来看延续东北增、黄淮减的趋势,且因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大豆面积增幅不及预期。当前产区新豆整体长势良好,有一定丰产预期;河南及安徽部分产区有土壤缺水的状况,后续需继续观望。
(卓创资讯 张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