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过恒指期货的人都会做沪深300股指期货,但上市初期是否就会参与,还很难说。”深圳一家期货营业部负责人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这位负责人投资爱好广泛,善于结交各种交易风格的投资者,据他透露,营业部曾尝试过开发一批做恒指期货的投资者来做商品期货,但这些人都表示,对商品期货不感兴趣,但国内股指期货上市后会参与。
据了解,有过恒指期货交易经验的投资者对国内股指期货参与意愿强烈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股指期货交易经验和稳定盈利的投资技能;二是受国际金融市场影响,恒指期货价格很不连续,跳空缺口带来市场风险,而国内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相对而言是封闭的;三是国内咨讯获取便利,交易方便。
“股指期货上市后,对在股市上有一定资金量的人来说是件‘不得不’参与的事情。”一位在国内股市、香港股票和期货市场上“多线作战”的投资者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他认为,国内股票市场受政策影响很大,而非交易时间出台政策的可能性很大,一旦有对股市影响巨大的负面消息出来,股指期货较股市早开盘15分钟,就可以在期货市场上先行卖出,对锁风险。同样,股市收市后的15分钟内,一旦有重大消息出台,投资者也可以先在期货市场上建仓保护股票仓位。“如果不做期货,吃过几次亏之后,也都会去做了。”
左先生是一位老期货,早年外盘期货盛行时他就进行了大量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交易,而且获利丰厚。他向期货日报记者表示,股指期货推出初期因为很多人不太熟悉交易规则,所以他会密切关注其中的投资机会。“当中金所有关制度征求意见稿出来后,我就进行了研读,等这些制度正式出台后我还要更深入地研究。”在他看来,对合约本身以及交易交割制度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熟悉”的层面上,而是要分析背后可能带来的投资性机会。“这是我们这一批熟悉国外金融期货和国内外商品期货人的优势。”除相关制度可能带来的投资机会外,擅长国内外商品期货投资的左先生还表示,股指期货刚挂出合约时,四个合约间的价差异动也可能会蕴含着投资机会。
杨先生是一位成功的证券私募人士,目前管理着近十亿元的资金,虽然没有直接进行期货交易,但他一直都在关注国内外期货市场的变动。“我在很多券商控股的期货公司开通了仿真交易账户,但极少有时间操作。”在股市实战中成长起家的杨先生,决定先用10%的自营资金尝试做股指期货,尽管多年前他曾用小资金“试水”商品期货,却很快不明不白亏完,但基于对股票大势判断的良好感觉,对于股指期货他还是有着强烈的参与意愿,“即使早期失败,也权当作交学费。”他表示。
尽管很多有过海外股指期货交易经验的投资者表示会参与国内的股指期货,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会立刻入市。对于任何一个期货新品种而言,上市初期的波动是机会,但同时也蕴含着风险。他们建议投资者在熟悉期货交易的机制时,还要注重资金管理能力的培养。对于如何看待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开户踊跃,以及一些投资者多达几十倍的仿真交易收益等问题,他们认为,仿真交易是投资者熟悉期货交易规则和下单流程的模拟市场,不宜过分追求收益,因为模拟市场总是存在信息失真,谨防某些成功的模拟交易经验给实战带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