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笑傲江湖大赛的《市场结构追踪报告》,对比了当前和一年前各品种的成交金额排名,除了股指、铜、胶、白糖这几个长期排在活跃度前列的品种外,最剧烈变化的就是棉花和豆粕。一年前棉花的成交额超越股指排在第一,当前豆粕紧追股指位列第二。结合行情,毫无疑问,棉花和豆粕是这两三年行情最大、最受市场关注的品种。
国内目前近30个
期货品种,交易者们始终面临做什么品种的选择。选择做什么品种,又无非是预期哪个品种可能存在大趋势行情的机会,因为没有大趋势,赚钱是相当不易的。市场上做法很多,一种是始终做些比较活跃的品种,比如专注做铜、胶、白糖等常青品种;一种是机械化交易者爱用的,选择固定的品种组合进行观测和交易;一种呢则是根据市场基本面或消息不断的切换品种机会。
交易固定品种的自然适应性不强,容易错过一些品种机会,诸如几年前长期波动不大的棉花,比如容易隔夜跳空、来回震荡厉害的农产品豆粕。但这两个品种却是这两年的市场大明星,错过这些品种,会让业绩差别人一大截。
根据市场基本面或消息交易的,也容易左一耙右一耙的不断切换,因为市场上有多少品种,基本就有多少故事,何况故事的大小真伪,也难被大多数人所真正知晓。
市场上最聪明的是钱,它会告诉你真正的市场机会和热点在哪里。聪明人的钱会率先流向有趋势机会的品种;资金量大的钱会逐步落脚存在大故事和大行情的品种;故事足够大、影响足够久后,羊群效应会进一步吸引市场上的大量普通投资者蜂拥而至;价格的大幅偏离,也会让趋势交易者和回归交易者的资金不断对垒;随着资金对垒规模的扩大,故事或基本面最终变成资金实力的博弈;最后,在谁也难以轻易退出的背景下,最终以一方的被迫离场推动行情走向极致,在逃亡与解救中成王败寇;战役结束后,价格随着热度的减弱,在反复挣扎中走向漫漫回归常态之路。
所以,若某个品种在一个阶段突然且持续的成交量放大,占整体市场的比重不断提高,表明市场的热点在这里,随着持仓量也放大,表明两军对垒的真实烈度。从这个角度说,成交持仓的活跃程度实际上就是在指引着市场的机会。
做趋势策略的,跟随资金流向选择品种,成功率会比架构在固定品种上来得更有效率,因为越大的战役,越难被小情节阻挡,趋势越简单凌厉。而在没有大量资金介入之前,市场会更多的呈震荡反复状态。
做程序化交易的,很多人考虑到策略样本积累的一致性,倾向于选择固定品种进行交易。当然也无可厚非,因为在综合考虑了资金容量、活跃性、板块代表性等众多指标后,这种稳健的做法不会丧失市场的大多数机会。但是,很多市场机会,往往都是在某个品种被遗忘、被沉寂很久后爆发的,这些机会往往不在组合品种的跟踪池内。可以考虑在原有计划外,增加部分热点追踪资金,专门跟踪组合品种外的成交占比持续放大的品种,阶段性的把握这些品种的趋势机会,以免错过每年的龙头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