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水平有限,只是班门弄斧写点文字,请朋友们多多包涵,并不吝指正。)
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真实的世界由善和恶共同构成。我们也可以从设计者和提供者的发心看出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善意或恶意。
金融产品和服务善恶的区分,主要看该产品和服务在设计时和提供时,核心目的是为用户赚钱还是为自己赚钱,或是故意卷钱骗钱。资金的募集是为了后期良性运作还是为了捞一票,甚至是为了卷钱跑路。
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恶意,又分为合法的恶意和非法的恶意。我们只能说,现在善意和恶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都很多,其中也不乏非法成分。目前金融投资市场的严厉整顿,就是为了正本清源,严厉打击非法的恶意,并尽量让合法的恶意转变为善意。
从私募基金产品设计的角度来看,劣后承担亏损风险优先分享收益的产品,对优先客户来说绝大部分是善意的产品;设好20%的止损线,收取业绩提成的产品大多是善意的,也有部分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恶意,比如基金经理觉得反正可以亏20%,那就赌一把,因为赚到了自己有钱分,亏损了只要控制在约定的范围内反正亏不到自己的钱;不设止损线的产品,我个人觉得大部分是恶意的,除非是认购群体主动要求不设止损线;而没有第三方资金监管,募集的钱可以轻松卷走的,那应该都是恶意的。
从服务个人投资者参与市场交易的角度来看,因为大部分个人投资者会亏损,所以让亏损者尽量少亏、逐步走向盈利,或者让盈利者进一步提高水平的服务是善意的,而加速别人的亏损,给出不负责任的投资建议,随便找人进来放大杠杆交易,用可能的高获利吸引人进来(而不提醒随之而来的高风险),甚至指导一半的客户做多一半的客户做空,这些都是恶意的服务。市场真正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投资培训、研发报告、咨询指导服务,只可惜金融机构要提供这类服务需要很多的努力,所以某些机构就懒得从客户利益角度去提供这类服务,而是从自身利益角度去提供“引诱”加大交易量的服务。
最后,我想说,或善或恶,自食因果。
沈良【七禾网·聚合赢家/引领财富】www.7hcn.com总编

金融作家沈良微信自媒体已上线,欢迎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