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商品期货,着眼金融期货,是海通期货一以贯之的策略。三年多来,海通期货在商品期货市场大练兵的同时,对股指期货的准备工作从未松懈。在股指期货推出时间表基本明确之后,公司加快了整体推进的工作节奏。
就应对股指期货的准备情况,海通期货总经理徐凌接受了期货日报记者的采访。
认真落实 严格执行投资者适当性制度
“我们认为,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符合监管部门在股指期货初期‘高标准、稳起步’的谨慎原则,严格准入条件可以有效避免对期货不了解、缺乏交易经验和风险控制意识的投资者盲目入市。通过投资者综合评价、资质测试、仿真交易等程序和要求筛选合格投资者,有利于从源头上真正做到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从制度上保障股指期货平稳推出、安全运行。海通期货作为一家券商控股期货公司,因应股指期货而生,要在股指期货中有所作为,就必须不折不扣地把落实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作为工作重心,作为当前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徐凌强调了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重要性并介绍了海通期货对此项制度的落实情况。
据介绍,海通期货成立了落实投资者适当性制度领导小组。公司总经理任组长,首席风险官、分管副总经理为副组长,小组成员还包括客户服务、信息技术、IB对接、培训等工作的条线负责人和各营业部负责人。小组成立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在公司内部开展一次全面动员,并提出内部动员“五个一”标准(制定一份实施方案、召开一次内部动员会、每周一次专题会、签订一份责任书、组织一次内部稽核),通过内部动员明确工作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确保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贯彻落实。
在全面动员的基础上,海通期货以培训为切入点,对内提高业务人员对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理解和操作,对外加强投资者教育,营造内部外部“学股指,到海通”的品牌效应。公司制定了整体培训方案,成立了一支近30人的内部讲师团,其中4人进入中期协组织的股指期货全国IB业务专项培训讲师团;通过内部培训、集中培训、视频培训、巡回培训等多种形式,营造学习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氛围;同时,各营业部正启动全面培训,推行内部业务人员考核上岗制,除开户与合同管理岗人员须培训、考核合格才能上岗外,规定其他业务开发人员也必须做到持证上岗;此外,公司组织讲师定期在电视台举办股指期货培训专题讲座,编写大量宣传材料,通过公司网站和宣传册就股指期货开户、交易、结算和相关法律法规对投资者进行宣传,建立区域服务模式,对IB营业部开展培训,各项培训工作风生水起。
在开户环节,海通期货强调层层把关、确保顺畅。一是制度把关,完善了与适当性制度相关的一系列内控制度,明确了可用资金具体操作细则、不良诚信的扣分标准等内部操作标准,并对公司开户合同重新进行审核和修订;二是流程把关,在客户分类与身份识别环节、开户审核环节、综合评估环节,设置了从营业部到总部的层层风险防控关卡;三是信息技术把关;四是IB对接把关,制定了IB协助开户对接规则;五是对证券、期货公司的部分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的意向进行了摸底,对客户结构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开设了仿真交易通道,组织和引导有参与股指期货意愿的投资者参加仿真交易。
加固信息技术支柱 强化风险控制体系
人才、研发、风控、IT,被徐凌称为海通期货业务发展的“四根支柱”。
在IT方面,海通期货已成功上线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一代期货交易系统,完成了三类信息技术标准检查。据了解,新一代期货交易系统可实现单点无故障与零切换时间,系统处理能力达到8000笔/秒,有效报单单程耗时仅3毫秒,行情更新速度仅为1—2毫秒,每个前置支持10000名客户同时在线,系统整体容量支持达到了百万客户、百万持仓的水平。多样化的交易终端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特别是对机构客户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谈到信息技术建设,徐凌高兴地说:“经过一段时间平稳运行,公司客户充分肯定了新系统的速度、稳定性、个性化和兼容性。”
现货价格的频繁波动、保证金交易的杠杆效应、源于T+0机制的很高的市场波动性、非理性投机等是股指期货的主要风险成因。对此,海通期货建立了“完善事前管理、加强事中控制、提高事后稽核”严密的风控体系,及时发现、识别、并有效化解风险。
“第一,从源头上把关;第二,加强动态监控;第三,完善内部结算;第四,IB协助风控对接;第五,自我监督和检查;第六,防范洗钱风险。”徐凌如数家珍谈起了公司的风险应对措施,对如何加强动态监控作了具体的解释:“考虑到股指期货上市初期,投资者结构尚不合理,期货公司必须密切关注股指期货与现货的走势吻合度是否出现异常,并据此决定是否提高保证金;必须开发和引进科学系统的风控软件,从靠经验、靠盘感的风控转向主要依靠技术系统解决方案的风控;必须提高盘中风控人员水平,严格按照公司规定操作执行,对操纵市场、洗钱、对敲嫌疑高的客户密切关注。”
完善IB业务制度建设 实现证、期全面对接
对于券商控股期货公司来说,实现证券、期货机构的有机衔接,无疑是股指期货备战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据介绍,在股东单位的支持下,海通期货已全面对接海通证券:一是联合海通证券研究所成立了海通股指期货联合研究中心,强化研究力量;二是与海通证券国际业务部联合成立了工作小组,定期进行工作联络,加强QFII的渠道建设;三是根据证监会下发的《证券公司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试行办法》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公司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管理的通知》,成立了证券、期货业务的联合工作小组,按照“联合办法、联合规划、联合自查”原则,重新梳理制度和流程,制定分批开展中间介绍业务的标准,采取IB营业部先按标准自查,后由证券和期货公司联合现场检查,再上报当地监管部门现场检查验收的方式,推进IB重新验收的进程;四是抓紧与海通证券的技术对接,推进证券期货一体化交易软件开发工作。
从2007年开始,海通证券就开始进行IB业务的相关准备,相继完成了以下主要工作:一是完成了公司IB业务的制度建设和基本框架的搭建,达到了中国证监会的所有要求,公司于2008年4月核准开展IB业务;二是指导各分支机构完成审核流程;三是在所有营业部建立了IB业务所需要的信息系统,并指导分支机构进行升级改版,完成了系统的切换;四是与海通期货联合进行了50多场股指期货和IB业务培训;五是组织了约6万名左右的客户参与股指期货仿真交易,与海通期货共同举办了两次仿真交易大赛。
海通证券与海通期货针对股指期货修订了新的业务办法,一是提出了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必须完成三个联合——联合办法、联合规划、联合检查;二是要求证券公司、期货公司、拟开展IB业务的营业部在完成三个联合后重新进行资格申报,验收核准后方能开展业务;三是提出了证券公司的营业部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分步开展IB业务的要求;四是进一步明确了证券公司必须设立专门的IB管理部门,总部必须有5名以上、营业部必须有2名以上专职IB业务人员(不能从事其他证券业务),机构和人员设置将成为今后监管的重点;五是对协助开户、风控、投诉处理等业务流程做了进一步的要求。
根据新办法,海通证券目前正在推进五项工作:一是加强机构及人员设置,二是完善制度建设,三是系统准备,四是人员培训,五是IB营业部端的建设。
发挥券商控股期货公司优势 进一步夯实管理基础
“从期货公司的分布结构来看,目前排名前50位的期货公司总体市场份额在70%左右,一些优质的传统期货公司具备领先优势,形成第一阵营;券商控股期货公司作为新兴力量正在努力加入这个第一阵营,而股指期货的推出是一个重要契机。海通期货自收购以来发展较快,业绩保持持续强劲增长,公司客户权益从2007年年初的1000多万元增长到2009年底的20.67亿元,3年翻了200多倍。考虑到期货市场50万元以上的客户大多有着丰富的期货交易经验,有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股指期货推出后估计这部分客户参与的可能性会比较大。”对于股指期货推出可能带来的市场格局的变化,徐凌显得信心十足。
海通期货已于去年年末将注册资本金增至5亿元,是目前国内注册资本金最高的期货公司。而基于公司业务的发展,尤其是对于股指期货推出后良好的市场预期,海通期货将会视市场情况考虑是否需要进一步提高注册资本金。
海通期货以ISO9001:2008认证为契机,完善了风险控制体系;增加注册资本,提高了抗风险能力,增强了对机构客户的吸引力。
“全力备战股指期货是券商控股期货公司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将进一步夯实管理基础、提升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券商控股期货公司的竞争优势。” 海通期货徐凌总经理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