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货业协会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期指成交额已占全部期货市场成交额的40%,各期货公司受益匪浅,加之期货公司数量逐年减少,3年前耗资千万元即可买到的壳资源,如今已是亿元难求。
昔日收购方大赚
2007年上半年,受股指期货推出预期影响,期货公司“壳资源”被竞相争购,动辄溢价千万元。如今,3年多时间过去了,当初的期货公司壳资源生存状况如何呢?
宏源期货总经理王化栋自2007年10月来到全新的宏源期货公司(收购前为华煜期货)。当初的华煜期货,全国排名非常靠后,保证金规模不足亿元,公司年净利润仅为百万级。 “接手后,公司每年保持了近300%的成长速度,如今保证金规模达到10亿元以上,开户数和成交量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近2%,公司净利润上了一个新台阶。”王化栋表示,当初收购成本早已收回。 王化栋认为,2010年以来,期货行业的增速加快,特别是股指期货上市后,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对于公司而言,市场空间已不可同日而语。“现在不缺客户,缺的是好的服务,缺的是好的专业化的方案。”
进入发展快车道的宏源期货公司,仅仅是期货公司“壳资源”被收购后发展情况的一个缩影。据不完全统计,收购后的期货公司壳资源,如今经营情况普遍上了一个新台阶。 壳资源有价无市 时过境迁,股指期货推出百余日之后,对期货公司的净利润贡献显著提升,期货公司的壳现在的价值已是亿元难求。随着期货公司的数量逐年减少,分类监管的推行,买壳进场的难度也在与日俱增。
据粗略统计,2007年之前,期货公司壳资源,一般报价在500万元-1000万元之间。而2007年上半年受到股指期货上市预期影响,期货公司壳资源价格上涨,收购门槛普遍超过千万元。
统计显示,在2007年上半年的收购中,券商为收购主导方。2007年5月,捷利股份发布公告,以4318万元的价格受让辽宁中期期货90%股权,辽宁中期净资产为3318万元,溢价1332万元;同年7月,宏源证券宣布,以不超过1760万元溢价收购华煜期货100%股权。同年8月,中金岭南公告以3632万元受让深圳金汇期货95%股权,后者净资产2850万元,溢价924.5万元。 但到2008年下半年,资本市场出现拐点,曾经被市场寄予热望的股指期货,千呼万唤尚未见音讯,“壳资源”的价值也随之回落。进入2010年,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期货公司的壳资源已是“亿元难求” 。
“如今,即便出价亿元以上收购一家小型期货公司,公司股东也要掂量要不要卖。”北京期货商会秘书长苏英说,现在基本上是有价无市,外界试探性接触的挺多,但是真正成交的寥寥无几。
此外,期货公司的数量正在逐年减少,这使得壳资源价格更加珍贵。苏英预计,监管层不仅不会新批期货公司,还会通过吊销期货牌照的方式减少不合格的期货公司。就全国范围来说,共有期货公司163家,多数在过去3年中已经增资扩股或者改换门庭,真正现在可售的期货公司“壳资源”最多不超过3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