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海证券报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霍星羽 刘雪)9月4日,必和必拓发布对短期的大宗商品市场供需形势的分析观点。必和必拓市场与经济分析副总裁马凯(Huw McKay)表示,预计2023年铁矿石市场的供需将大体保持平衡,但也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限产政策仍是2023年中国钢铁市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马凯表示,中国的钢铁产量过去四年来一直维持在10-11亿吨的水平,预计还将在近两年内延续这一水平。中国的钢铁产量在目前正处于平台期。
“基于对终端需求和未来可能的限产政策影响的判断,我们认为下半年粗钢年化产量约在10亿吨,预计全年粗钢产量增速将达2%。但如果按照市场传言的‘平控’目标,即为了与2022年量产量持平,下半年的年化产量则需降至9.56亿吨。”
马凯认为,中印两国2023年对全球钢铁增量的贡献率将达到60%左右。早在2022年,其团队就将中印视为大宗商品需求的“定海神针”。
“今年以来,除了印度以外,世界主要地区钢产量出现了同比负增长。印度现已经是世界第二大钢铁生产国,疫情后其钢铁行业出现了强劲的复苏。我们预计2023年其钢铁产量将比2020年的低点上升35%。”马凯表示。
在技术革新方面,马凯团队的分析表明,依赖焦炭(由炼焦煤炼成)的高炉炼铁技术,在未来几十年内都不太可能被新兴技术大规模取代。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具备替代潜力的新钢铁冶炼技术以及高成本的减排手段,例如基于氢气的冶铁技术和碳捕集与封存等,都很难在发展中国家广泛普及,因为这些新兴技术缺乏成本竞争力且技术不成熟。
马凯介绍,目前影响中国钢材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住房建设需求复苏的速度和规模;住房建设的用钢量;相关行业对机械设备的需求;海外对间接钢材商品的需求放缓与国内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
马凯介绍,炼焦煤市场供应紧张的状况已有所改善,整体市场走势基本符合预期,不会出现像2022年因供应紧张而推动价格屡创新高。
马凯表示,铜市场的供应将出现趋于平衡或略微过剩的情形,其中中国的铜终端需求好于预期而同时运营短缺情况比年初预计略好。2023年,经合组织主要成员国(约占全球铜总需求量的30%)的需求量预计将有所下滑。预计到2023年年底,随着中国精炼铜需求的强劲增长,全球其他地区的需求占比预计会下降2个百分点至44%左右。
马凯表示,预计在2030年前,如果基于比较乐观的需求增长情景,整个铜行业的用于产能增长的累计资本支出需达到2500亿美元。而基于最新的成本估算,实际投资规模可能比这一预测值更大。
马凯表示,预计镍金属的供应过剩情形将略微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