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玻璃:地产政策修复,竣工周期持续
(一)需求端:周期驱动维持,消费仍有韧性
2016之后,房地产企业融资难度逐步加大,企业开始转变融资渠道,在开发资金获取途径中,商品房销售资金占据最大的比例,且销售资金是以货币资金回款,因此在有限的资金状况下企业更愿意加大前端投入,以较快速度开工达到预售条件后进行商品房销售,以获得资金回笼,加快企业资金流转速度。因此从2017年开始,期房销售面积占比开始大幅增长,到2020年达到88%左右,为近10年来的最高水平,而期房销售面积与竣工面积之间的累计差额也已经达到20万平方米。
与前端赶工预售对应的就是房屋交付压力的临近,赶工交付压力从2019年开始逐步显现,竣工增速开始企稳回升,地产投资中的安装工程也开始回归正增长,而由于2020年春季疫情之下的停工,导致施工端继续拖延了至少3个月,从而使得2021年地产竣工交付压力更大,尤其是进入到春季,地产施工旺季启动,施工面积与竣工面积均大幅增长。按照施工进度与建筑玻璃的惯例,一般都是上半年施工主体工程,下半年门窗安装,因此往年的3-5月的春季算是属于淡季,今年的春季市场表现有些淡季不淡的意味,其背后就是疫情后交付时间压力更为紧迫,赶工期进度加快导致。
2021三季度受恒大事件的影响,地产销售大面积下滑,且地产行业融资继续政策继续收紧,企业现金流极度紧张,建筑施工受到较大的冲击,从而导致建材出现了旺季不旺的情况。而随着地产市场对经济的冲击出现端倪,政策调控有所放松,融资渠道有所放松,市场预计地产行业最严政策底基本显现,后期即将缓慢恢复,建材市场也将得以修复。由于2019年底启动的竣工周期再受到2020年疫情与2021年最严政策冲击下均有所拖延,因此2022年将继续维持竣工周期的赶竣工状态,消费韧性仍然存在。
(二)供给端:原片利润压缩,冷修可能增加
市场的波澜引发价格的起伏,但生产企业关注的更多的是利润的变动,继而对有效产能的增减产生影响。2021年上半年的产能较低,导致产量的下降,无法应对骤然提升的销售订单,但利润的快速恢复亦推升在产产能的快速修复,而高利润的持续又能继续催生更多的产能继续释放,继而在二季度扭转为产能净增加的情况。随着2021年产能的恢复与投放,在产产能也增长到5000万吨以上,随之带来的就是原片产量逐步回升到历年高位水平,而随着利润的高位维持,原有的部分冷修产能也加速复产,一大批已经进入超期服役的生产线也不断拖延冷修的时间。
平板玻璃行业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市场价格对于供需关系的反应非常顺畅,由于浮法玻璃冷修再启动时间周期较长,因此在尚有利润的情况下很少出现冷修,因此高产能释放后,产量便会居高不下。但随着消费需求增速开始下降,并在三季度地产行业冲击下消费下滑,供需关系发生转变,企业库存不断攀升,现货市场压力加大,并连续不断的下调市场价格,直至价格临近成本,冷修担忧预期升温。
按照目前浮法玻璃的生产现状,持续生产超过8年的生产线大约有100条左右,占比38%;超过10年的生产线大约50条以上,占比20%;超过12年的老龄化生产线亦有30条以上,占比12%。从利润的角度来讲,现货利润微薄,原料市场价格居高不下,生产稳定、复产开工时间较短的企业可以继续维持生产,但一直推迟冷修的老龄化生产线基本没有继续生产的经济必要,且随着安全隐患越来越大,技术性冷修也迫在眉睫,因此后期浮法玻璃在市场利润较低的情况下,继续新投产积极性较低,且冷修计划可能逐渐增多,有效生产产能可能会有明显下降。
(三)库存端:产销相对平稳,库存回归正常
2021年仍旧属于后疫情阶段的赶工期,本属于安装工程淡季的时点却在赶工的潮流下表现出淡季不淡的情况,地产企业拿地面积明显下降,新开工面积连续下滑,房地产投资向后端倾斜较为明显。加之两会之后,“碳中和、碳达峰”政策的推出,环保节能成为长期的国策,通过地产玻璃安装的升级改造从而减少能源的消耗也成为主要手段。因此建筑玻璃深加工企业订单充足,原片产销率长期位于100%以上,从而导致库存的连续去化。
随着下半年以恒大事件为主的地产行业资金风险加剧,建筑原材料回款周期拉长,叠加建材价格历史高位挤压下游利润,导致深加工企业采购积极性下降,企业库存开始逐渐累积并再次达到历年高位水平。2022年市场在冷修产能逐渐增加、消费需求逐渐恢复的情况下,企业产销率可能再次回升,库存可能出现小幅去化,并维持历年正常水平。
(四)总结:周期持续,市场区间震荡
回顾2021年:2021年的商品暴动是一种外需驱动的输入型通胀,各工业原材料及工业产成品呈现的都是量价齐升的特点,大部分行业的采购成本都是大数量级上涨,因此从玻璃行业所处的大环境来看,基本可以用水涨船高来形容。但由于三季度后恒大事件的影响,旺季不旺的市场供需发生明显变化,库存压力下价格不断下行,市场基本面弱化。
展望2022年:供需两旺仍将是浮法玻璃市场的主旋律,尽管房地产行业在严格的监管下融资渠道收窄,但竣工周期依旧是地产施工的主旋律,中后端赶工的强度依旧会继续维持,建材总量消费基数高位维持,市场支撑仍然存在。但是由于竣工周期的高强度赶工也已经持续两年,与前端“赶开工”不同的是地产企业面临不同的资金状况与市场环境,因此竣工周期的强度开始边际转弱,市场驱动也将逐渐弱化。
二、纯碱:光伏驱动减弱,浮法效应增强
(一)需求端:消费基本稳定,驱动效应转换
平板玻璃是重质纯碱的单一消费体,几乎消耗了近97%的重质纯碱,而平板玻璃又由于生产工艺的不同,出现了浮法玻璃与压延玻璃两种,而这两种的下游截然不同,也导致了产能结构的区别。浮法玻璃主要用于生产建筑门窗玻璃,在地产行业用途较广,随着商品房经济20年的大发展,地产行业驱动浮法玻璃成为平板玻璃的第一大工艺,占比达到近80%。压延玻璃主要用于制造光伏玻璃,用于光伏电池的制造,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推出,光伏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因此光伏相关产业链均进入明显扩张的序列,目前压延玻璃的产能也大幅扩大,占比达到近20%。
2021年,由于地产竣工周期叠加赶工效应,浮法建筑玻璃行业利润突出,平板玻璃的第一大产能结构产需稳定,因此随着光伏压延玻璃的产能不断增加,对重质纯碱的消费需求也不断增加。根据隆众资讯数据统计,2021年前三季度,光伏压延新建线20条,新增产能共计1.5万吨/天,复产点火线3条,产能共计1050吨/天,四季度预计还有1万吨/天的产能投产,预计到2021年底,光伏压延玻璃产能可达到近6万吨/天,年化产能超过2100万吨。
随着地产政策的收紧带来的建材市场下滑,纯碱的驱动也在发生缓慢变化。由于2021年浮法原片利润的高位,有较多的老龄化生产线不断推迟冷修计划,甚至存在超产行为,这可能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而随着21年下半年市场的变化,利润空间大幅压缩,部分生产线几乎临近亏损,生产线被迫停产可能性逐渐增加,尤其是30多条服役期超过12年的老线,即便是有微利存在,在安全隐患的情况下继续生产的必要性也较低,冷修计划可能会批量出现,重质纯碱的消费基石不再稳固。
(二)供给端:天然碱投产年,年底或有增量
影响生产积极性的首要因素就是利润,随着经济超预期复苏,建筑玻璃行业与光伏玻璃行业均进入生产扩展期,对原材料的需求量大幅增长,表观消费与日俱增,从而带动纯碱市场逐渐走出亏损边缘,实现明显净利润。2021年,由于光伏市场的政策支持力度增大,光伏发展进入快车道,纯碱企业订单明显增长,利润率大为好转的企业开工率也不断提高。
第二个就是三季度开始的能耗双控政策,根据发改委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青海、江苏等纯碱产能占比较大的省份被列为能耗强度与能源消费总量一级预警。之后相关省份相继分布降能耗的相关措施,纯碱生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拉闸限电等政策执行扩大化,使得开工率出现明显下降,而后随着政策的放松,开工有所恢复。
第三个因素就是从2022年开始,纯碱行业可能迎来一个巨大的变局,那就是内蒙古远兴能源的天然碱矿开始正式投产,这将彻底改变中国纯碱市场格局与基础成本。目前的中国纯碱供应结构是93%的合成碱、7%的天然碱,由于天然碱占比较低,因此低成本的天然碱尚不足以冲击市场结构。但是随着计划量800万吨的天然碱进入市场,天然碱的占比迅速扩大到25%,低成本、高产量的天然碱将快速挤占市场。
(三)库存端:产销基本平稳,库存常规运行
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看到2021年纯碱市场分化较为明显,前半年供应平稳、但需求不断增加,产销提升背景下库存不断去化,叠加三季度启动的能耗双控力度较大,对纯碱产能大省的管控导致供应减量冲击较大,库存加速去化。但是进入四季度,市场发生较大改变,首先是能耗双控力度放松,供应冲击减弱,其次是平板玻璃需求减量预期,预期是光伏压延比例扩张不及预期,产销率明显下降,库存也不断累积。
2022年相比于四季度来讲,供需格局变化较小,尤其是在浮法工艺冷修减量以及光伏玻璃投产可能不及预期的情况下,需求增量有限;另外在2021年能耗双控政策改变的情况下,2022年继续拉闸限电的可能性较小,供应受到政策端冲击有限,而天然碱的数量级实际提升可能会在2023年,因此纯碱产销基本平稳,库存平稳运行。
(四)总结:波动平稳,市场驱动转换
回顾2021年: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正式出台,作为商品期货中少有的与清洁能源相关的品种,纯碱市场得到较大的提振,尤其是在地产竣工周期影响下浮法玻璃基石稳定,光伏玻璃的稳定推动也带动了纯碱消费需求的稳定增加。2021年是商品市场暴涨暴跌的一年,政策端的变动也是加剧波动率的重要原因,纯碱也因此创出了近20年来的历史高价,同时也快速下跌。
展望2022年:首先从供需的角度来看,纯碱的供需变动都相对平稳,供应端暂时没有较大的产能压缩与释放,而消费端在浮法减少、压延增加的情况下基本平稳,增量有限但基数较高,因此趋势驱动力相对较弱。其次从政策角度来看,2021年是双碳政策元年,技术分歧较大,变动也较为频繁,在经过今年的试点后,2022年的政策稳定性也会更加慎重,市场干扰也逐渐减轻。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天然碱项目投放的临近,供应格局的转化也将带动整个纯碱释放发生巨大的变化,以低成本的天然碱定价的格局将逐渐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