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钢材价格维持高位震荡,并未出现能源、有色板块的快速上涨行情,究其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国内地产基建的疲软;二是海外俄乌战争的扰动;三是原料端国家政策性调控。
国内地产基建的疲软
去年年底开始,政府一直在强调现阶段“稳增长”的重要性,并把基建作为最重要的抓手之一。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强化绩效导向,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合理扩大使用范围”。并指出可以“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这都从信心和预期上给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
而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基建的预算打得很满,但因为较之前的投资有了更多的约束,对项目的筛选和发行主体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增加了项目资金绩效管理考核的因素,使得项目资金的审批和使用都更为严苛。这就导致我们看到去年下半年开始地方专项债的发行额度不断增加,但实质的项目数量和质量都略显不足,从申报到落地还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一些传统的“铁工基”,因为发达地区可建项目空间不大,欠发达地区又很难通过资金绩效考核,所以在落地的过程中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从年后现货来看,偏向传统基建的低端镀锌类、管材类产品加工利润始终维持低位,价格也较其他钢材品种上涨有限,订单并未因为基建的预期而有明显提振。当下看,基建端的需求拉动还未显性化,可能要推迟到二季度才能逐渐出现起色。
而地产端的疲软已经持续了大半年了,去年年底开始迎来转机,银行端放贷环比放松,导致11月中旬之后迎来一波赶工的小高潮,螺纹钢价格也水涨船高。但年后地产端资金又出现吃紧的问题,地产商暴雷频发,进一步打击了银行的放贷进度。终端看,很多工地出现怠工的情况,开工情况较往年略显不足,建筑材料需求开年遇冷。
海外俄乌战争的扰动
撇开战争本身带来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行之外,基本面来看,俄罗斯和乌克兰是中国铁矿进口的主要国家之二,去年全年进口量达2595万吨,占全年进口量的2.3%。其中乌克兰精粉和球团的国内依存度较大,战争导致的这块进口量的下滑让球团溢价保持坚挺。
另一边,战争导致黑海地区的贸易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独联体和俄罗斯的钢材出口短期受到了较大影响,众多海外买家将订单寄往中国,导致中国卷板需求短期迎来井喷,出口报价飙升。
原料端国家政策性调控
年后回来首周,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多次出现异常波动。政府及相关方面听取了央企国企、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分析认为,目前的铁矿石市场供需总体稳定,港口库存维持历年来高位,当下的基本面难以印证高价格。因此,发改委联合相关部门,研究防范过度囤积的方法,指导港口敦促贸易企业释放过高库存。同时,发改委也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坚决严厉惩处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保障铁矿石价格平稳运行。
同时,发改委也组织开展动力煤期货市场异常行为的排查,并规范了煤价指数的采样行为,进一步完善了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在发改委一系列的举措下,铁矿和煤炭价格不复之前的异常波动,逐渐趋于理性。这就导致钢材成本端的上行节奏慢了很多,年后以来高炉-转炉成本上涨幅度有限,并未受到预期外的影响。
废钢财税新政
除此之外,另外一个可能成为行情关键的点正在慢慢发酵,那就是3月1日开始正式落地的废钢财税新政。
2021年12月31日,财政部发布了财税40号文《关于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政策的公告》。一直以来,废钢不带票或者带票不规范是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桎梏,很多想要参与进来的主体因为税票问题而只能选择放弃,也有很多已经在行业内的企业因为税票不规范的各种问题,而蒙受不必要的利益损失。该公告的颁布进一步规范了再生资源的回收规则,对再生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次税改较为重要的变化在以下两点:
简易计税法的提出
公告规定:“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收购的再生资源,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依照3%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或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
税改之前,上游的废钢回收加工一般纳税人普遍存在无票拿货的情况,没有合规开具的进项税票,从源头上导致整条废钢产业链存在税收漏洞。而税改落地后,这些一般纳税人可以自主或委托采用简易计税法,不仅可以降低过去找票的税负成本,同时也堵上了偷税漏税的源头。
税收返还政策的退出
公告规定:“各级财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存在违法违规给予从事再生资源回收业务的纳税人财政返还、奖补行为的,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税改之前,废钢加工基地因为取得进项税发票比较困难,所以地方上一般会有一定的税收返还政策,在地税中拿出一部分,来弥补基地的税负成本。而税改之后,明确规定普通的纳税人不能享受财政返还和奖补行为,只有符合工信部《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名单的准入企业,并且销售方也必须是符合工信部《钢铁行业规范条件》并公告的钢铁企业(不包含铸造企业),才能享受退税30%的比例。
享受退税福利的加工企业大幅减少,很多钢厂不得不接受进项发票仅为3%的再生钢铁原料,税负成本大幅上行,准入基地的话语权显著提高。而一些小钢厂,其中又以电炉厂为主,本身就不在工信部白名单之列,更无法享受到税收红利,成本的抬升在所难免。
在新的财税政策落地后,势必需要有主体来承担这块增加的税负。短期来看,因为废钢一直是钢厂定价为主,所以年后回来钢厂基本都是以压价供货商作为主要办法。年后现货走强,双方库存仍处于正常的水平,钢厂和供货商之间的矛盾并不大。部分基地一方面因为害怕后期票税问题,选择在截止日前提早将废钢发到钢厂,以免后续需要额外承担不必要的税点。另一方面,基地又害怕钢厂压价导致收进来的毛料造成生产亏损,所以也暂缓了收货的节奏。这就导致基地的库存出现了历史未有的低库存,可能会造成3月份以及之后的废钢供应窘境。在3月1日新规落地后,部分钢厂担心后续的收货问题,最终还是选择涨价收货,或者代为开票,暂时承担起了这块税负成本。
但长期来看,谁来承担仍然是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一旦钢厂不缺货,那么肯定不愿意去主动购买3%开票的废钢,而是选择能抵扣更多的13%的废钢。如果没有那么多的废钢资源,最终选择压价上游,或者不得不承担起更高的税负成本。
随着市场进一步规范,更多的基地加入废钢加工准入企业白名单,那么就可以自己成立回收公司,或要求供货商成立回收公司,开具3%的税票,进行即征即退的上游收货,然后再销售给白名单钢企,来分享30%的退税。虽然这种模式较之前的返税政策要严苛很多,且福利程度也不如以前,但已经是目前看来最优的选择。
通过税收政策的规范化,政府可以倒逼企业和钢厂进行规范化生产,来早日进入白名单的列表,从而规范和优化产业结构,帮助各主体进行转型升级,为行业的未来发展奠定扎实的实物基础。
虽然废钢的政策影响很大,但因为年前囤货的原因,在钢厂库存未见底之前行情并不会有太大扰动,所以矛盾还未完全激发。3月伊始,冬奥会限产的影响逐渐退坡,复产的节奏慢慢加快,但钢材的产量依然同比处于低位。高炉利润维持中性偏低,电炉无利润,钢材的成本支撑凸显。随着产量不断爬升,叠加短期废钢开票问题,原料的价格只会越来越坚挺,钢材短期易涨难跌。关注3月底可能出现的废钢供应短缺问题。
之后二季度价格是涨是跌,决定因素在于需求旺季的时间和高度。对于螺纹钢而言,去年年底的赶工因为资金的问题告一段落,但是项目仍在存续,只要资金能够到位,在开工项目数不足的情况下,也能有比较好的需求,较去年的旺季下滑幅度有限。在淡旺季切换的时间点,可能短期需求的不理想会导致价格阶段性中性震荡,亟待地产和基建资金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