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755-23481251

为您提供专业、快速、全面的市场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资讯证券资讯
新质观察|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气象为何也是关键?
发布时间:2024-11-20 15:45:04| 浏览次数:
2024年11月5日,深圳市低空经济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启动会举行。会议强调,要坚持系统规划、科学布局、集约共享,统筹推进低空通信、导航、监视、气象监测等信息基础设施和起降场地建设,加快构建世界一流的低空经济基础设施体系。 我们看到,气象成为继“通导监”之后,第四个被正式纳入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要件。这意味着,低空气象设施也是发展低空经济的先导性条件,需要提前布局。 11月5日,深圳市低空经济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启动会在人才公园举行,现场进行了无人机起降竞速飞行、物流即时配送、城市安防巡检、直升机应急救援等低空经济多场景应用演示。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浩翰 摄

通信、导航、监视对于低空经济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在天气预报信息随处可见的今天,气象作为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为何会成为低空经济基础设施的关键一环呢?现有的气象科技和基础,能否直接解决低空气象问题呢?这是一个亟待科普的话题。 理解低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思路,首先要理解以下问题:一是低空飞行的空域特征,二是低空飞行与传统航空的不同,三是低空飞行器和飞行活动的特征。 截至目前,我们对低空飞行的空域共识越来越清楚。120米以下的W空域和300米以下的G空域,大概率是将来低空经济的主要活动空间。在300米到1千米之间,同时会存在一个融合飞行空间,但不是低空经济的主战场。这种对空域的处理方式,是充分融合民航、通航、军事、地方政府各方管理权属需要和低空无人机、有人机、直升机等飞行器飞行特性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对管理问题、技术问题、发展问题的综合平衡。 明确低空飞行的空域问题,是理解低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现有的气象观测体系,主要服务于模式天气预报、气候特征和气候变化监测、气象科学技术研究等方面,不论是观测的时空尺度、数据处理的时效性,还是观测技术本身及其侧重点,都不太可能满足低空飞行对所在空域的实况天气信息需求。同时,现有的气象科技,对低空飞行空域的天气数值预报和再分析,即使达到时空分辨率要求,也难以满足低空飞行决策的精度需求和规则要求。这是需要新建低空气象基础设施体系的首要原因。 除了飞行空域外,低空飞行与传统大航空也有很大区别。 (1)从飞行速度和距离看,低空飞行速度低(一般在360千米/小时以下),距离短(一般几公里到几十公里);高空飞行的速度高,距离长。 (2)从载重量看,低空飞行的载重量普遍偏低且比较分散,可以从1kg以下到几吨不等;而高空飞行的载重量,一般都是十几吨起步。 (3)从飞行密度看,低空飞行可能会在较小的区域内实现高密度飞行;而高空飞行的密度一般不会太大,两者不在一个数量级。 (4)从飞行计划看,低空飞行充满了不确定性,无计划飞行和有计划飞行混合;而高空飞行则依赖较强的计划性。 (5)从飞行航线看,低空飞行一般不依赖确定的航线;而高空飞行的航线要求较高。 (6)从飞行指挥看,低空飞行是分散指挥为主,集中指挥为辅;高空飞行则是集中指挥为主,分散指挥为辅。同时,低空和高空飞行的无人化操作系统也有较大差别。 总之,低空飞行与高空飞行不属于一个范畴,差别较大,可以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体系。低空气象也不太可能采用航空气象的解决方案,通过扩大机场和航路气象基础设施的覆盖面来解决低空气象问题。 目前登记在册的低空飞行器,仅无人机一项就有4126种,制造厂家2200多个,是非常庞大的运输设备体系;而不像传统航空那样,设备种类相对较少,性能比较单一,方便统一划定天气警戒线。低空飞行器可以大致分为四类: 一是通航飞机和通用飞行器,如直升机、通航飞机、有人驾驶垂直起降飞行器等; 二是大型无人机,包括eVTOL和大型货运无人机型等; 三是中小轻微型无人机,包括中小型物流快递机型和各种消费级无人机等; 四是其他类别的低空飞行器,包括各种形态的具有低空飞行功能的设备。 现实中,不同飞行器对天气的反馈差别很大。比如,多旋翼无人机,它们可以实时分配动力来调整平衡,除了起降阶段外,它们的抗风性较高。这类无人机,飞得越低越省电,飞得越低越安全。再如,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起降阶段类似多旋翼,但在飞行过程中,又具有固定翼特征,抗风性就较弱,对风向风速反馈敏感,这类无人机省电、节省成本,是中长距离物流机的首选,这类无人机飞得越高越省电,顺风和逆风的经济性差别很大。 还有,受到管理条例和空域的限制,不同的起降点、不同的航线航路和运营单位,是直接垂直起降,还是盘旋起降、还是阶梯式起降,都不同,这些起降方式,对气象安全的要求也不同。同时,全程序飞行模式,人机协同飞行模式,还是人工为主飞行模式,其反应时间、反应速度、机身调整的灵敏度和幅度都有很大不同,对气象的反应也不一样。 低空空域划定后,低空飞行的主要任务是根据飞行器特征和实际需要安排飞行时间。其中涉及天气的管理需求有两个:一是安全飞行的天气时域(可飞天气);二是经济飞行的天气时域(是否顺风、是否省电等)。因此,飞行单位就需要根据天气信息和自身的飞行计划,建立低空飞行的时域管理体系。低空飞行单位对天气信息的刚性需求,是低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的根本依据。 根据低空飞行需要,低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大致要遵守实况为主、预报为辅、疏密有致、多源融合、统一基准的20字原则。 首先,低空飞行特征(一高两短)、低空飞行管理规则、低空飞行计划安排,决定了低空飞行的天气管理,对实况的需求最大,尤其是对起降点的实况需求最大,低空飞行必须依据准确的实况信息才能做飞行决定。这决定了,实况是主要需求,预报是辅助需求,预报数据可以帮助做飞行计划。但是,真正执飞的决定,还是要依赖实况做出,没有实况,就没有办法做出执飞决定。目前,大部分低空飞行单位,真飞时都必须是以天气实况作为起飞依据(目视飞行和实验测试除外)。 其次,为了充分利用现有气象观测设施和预报技术,低空气象信息,也要吸收多来源数据,同时,更要统一基准。统一基准的主要要求有四个:一是要标明数据属性,是监测出来的数据,还是模拟出来的数据,还是预报出来的数据;二是要标明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于哪台设备、哪个模式等等;三是要标明数据的时空信息,时间点和空间位置;四是要标明数据的技术参数,如更新频次、读取方式、稳定性、数据结构特征、收费与否等等。 基于以上分析,低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由三张网构成,即监测网,解决实况问题;数字网,解决多源数据和统一基准问题;赋能网,解决低空飞行对天气数据的个性化开发问题,并进一步赋能相关产业,起到挖掘天气数据要素价值的作用。 低空经济的活动在空中,经济在地上。从低空空域资源到低空时域资源,再到低空频域资源,低空经济信息基础设施大基建的序幕才刚刚拉起。低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低空时域资源管理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是发展低空经济的先行者之一,值得关注。 (作者蔡银寅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低空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上一篇:城市空中交通时代即将来临,如何打造好低空网联和低空基建?
 下一篇:经济日报:比特币会成为美国储备资产吗?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于我们更好的服务

*

*

咨询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