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动经济
我国长江中下游正遭遇特大干旱,市场上对于粮食减产的担忧情绪逐渐升温,部分地区蔬菜价格已现大幅反弹。多家机构预测,5月CPI仍将维持高位,同比增长预计会在5%以上。
民政部救灾司的数据显示,据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5省民政厅报告,截至5月27日,共有3483.3万人遭受旱灾,直接经济损失149.4亿元。专家认为,持续的旱情将给国内通胀形势带来严峻考验。
华创证券根据5月前三周食品价格变化趋势,将5月CPI预测值由5.4%上调至5.5%。如果预测实现,这将成为CPI近34个月以来的新高。
瑞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由于5月中国食品价格重回升势,非食品价格没有松动迹象,翘尾因素回升,预计5月通胀将再创新高,同比增幅将达到5.7%,6月通胀继续上行,超过6.3%的可能性较大。沈建光认为,从中期来看,尽管下半年基数效应不及上半年,但由于早前采取的行政干预手段很可能导致通胀峰值延迟,输入性通胀压力并未减轻,长江流域雨季干旱影响农产品价格,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劳动力工资稳步提升,电价面临上调压力等原因,下半年的通胀压力仍然不减。他预计今年中国CPI将明显超过政府年初设定的4%左右的调控目标,甚至接近或高于5%。
粮价
大米价格维持上涨趋势
首都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谢太峰指出,食品价格上涨是中国本轮通胀的直接推手,在我国CPI中,食品价格的权重尽管有所下调,仍占比很高。干旱的蔓延极有可能再度推升国际农产品价格。
从短期来看,旱灾实际已造成部分地区水稻产量的下降,使得今年夏粮收成的不确定性增大了许多,从而加剧了市场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预期。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5月16日~22日,大米价格维持了自4月以来的上涨趋势。郑交所早籼稻期货主力合约收盘价已自5月5日的2448元/吨升至5月25日的2557元/吨,上涨了4.45%。其中,23日早籼稻主力合约一度涨近3%,当日的增幅高达2.5万余手,创下了年内资金入场的单日最高纪录。
对于粮价的未来走势,光大证券认为,近期长江中下游流域遭遇旱灾,将对今年的粮食产量和价格产生不利影响。与工业品相比,我国农产品处于紧平衡状态。去年以来我国粮价一直处于上涨周期,未来的不利气候影响可能使这一周期时间延长。
菜价 多地菜价大幅反弹
受大旱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蔬菜价格已经显现大幅反弹,而北方地区的蔬菜价格也紧随上涨。
国家统计局5月24日公布的全国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显示,叶类蔬菜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7种主要蔬菜当中,大白菜、油菜和芹菜等叶类蔬菜的价格分别较上期上涨11.9%、16.4%和11.6%,已连续两周上涨,且涨幅较上期明显扩大。
另据报道,受干旱天气影响,湖北两湖绿谷蔬菜批发市场的蔬菜近日上涨尤为明显,青椒的批发价上涨了30%,大白菜价格涨了60%,而球白菜的价格则翻了一番。同时,江苏省5月以来本地蔬菜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外地蔬菜价格较为平稳。
食品类权重目前占到CPI的30%左右,而蔬菜占食品权重大约20%。
不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蔬菜生产周期较短,价格调整比较快,且现在多是大棚生产,气候条件对蔬菜供应的影响相对较小。近段时间蔬菜价格的上涨属于短期波动,一定程度上也是4月底、5月初菜价大幅下滑的反弹,是否会推动5月的CPI上升,还要看下旬的情况而定。刘元春进一步指出,肉禽和粮食类价格的上涨会更持久,中长期来说对CPI的影响更大。
投资 干旱激发三类题材
分析师表示,在干旱助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背景下,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以下三类公司。
其一,是预期受益于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公司。此次干旱很可能导致籼稻的减产,东北粳稻公司将有望受益,如东方集团和北大荒。
其二,预期受益于水产品价格上涨的公司是另一条投资逻辑。鱼价的上涨推动了养殖户加大对饲料的投喂量,争取让鱼尽早出塘。因此,水产饲料企业将有望受益。淡水鱼价上涨将有望带动海水水产价格的上涨,预期好当家、东方海洋、獐子岛等水产企业将可能受益。
其三,处于养殖景气周期下的养殖和饲料企业有望受益,如新希望和雏鹰农牧等。(每经)
政策
端午节假期成
重要时间窗口
3月以来高居不下的CPI已连续两月超5%,预计5、6月的CPI将进一步攀升,全年物价水平很可能超过2007年(4.8%)高通胀时期,而当年央行先后加息6次。基于政策操作的历史规律,并结合近期短期国债流标等情况,市场人士预计央行可能再次加息,端午节假期为政策出台的重要时间窗口。
对于今年的通胀形势,虽然不少市场人士认为,CPI会呈现前高后低走势,但结合翘尾因素、粮食产区旱情的严峻程度以及非食品价格的上涨等因素,今年CPI或将一直在高位盘整。
对比2007~2008年的宏观调控,目前中国仍有加息的空间。2007年2月是中国上一轮负利率时期的起点,在2008年金融危机暴发开始下调基准利率前,共持续了19个月,期间加息6次,累计135个基点。2010年2月中国迎来新一轮负利率时期,至今已持续15个月。在这期间加息4次(100基点),显然还存在着一定的利率上调空间。
另外,从存贷差不断为负的情况来看,央行仍有加息必要。自去年2月存款负利率以来,至今已有4个月出现存贷差为负值,而今年前4个月就有2个月存贷差为负。这说明在负利率持续存在的情况下,居民存款明显受到抑制。由于CPI仍未见顶,央行有必要通过加息来控制负利率水平的扩大,从而缓解当前吸储难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