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电气设备7月表现弱于沪深300指数。截至2024年7月30日,电气设备指数当月下跌5.03%,跑输沪深300指数(-2.67%)2.36个百分点。
制造业PMI指数较上月持平。2024年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50%,较上月持平,仍处于荣枯线下方,传统制造业进入季节性淡季,企业生产意愿下降,导致被动累库,产销不畅。PPI同比下降0.8%,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工业品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和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的影响,但同比降幅有所收窄,下降趋势有所缓和,显示出一定的积极变化。
国际市场需求平稳。2024年1-6月,我国累计进出口总值2.98万亿美元,累计同比增长2.9%,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尽管外部环境再度趋紧,但美国、日本等主要国家经济恢复继续,外部需求走势平稳。全球范围内新能源及电网升级改造需求带动电气设备进入需求上行周期,电力设备出口向好。
国家电网招标数量增加,电网建设加速。6月份国网电子商务平台公布涉及电力设备的招标22次,其中国家电网招标1次,涉特高压项目,各地电网招标21次。
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电气设备制造主要原材料成本下降。截至2024年7月30日,冷轧取向硅钢小幅上涨,铜、铝、白银等金属明显下跌。短期原材料价格下降,电气设备原材料成本下降。
维持“同步大市”的投资评级。6月PMI仍处于收缩区间,传统制造业进入季节性淡季,企业生产意愿下降,导致被动累库,产销不畅;PPI同比降幅有所收窄,下降趋势有所缓和,显示出一定的积极变化。需求方面,未来外部环境存在不稳定性,但是全球范围内新能源及电网升级改造需求带动电气设备进入需求上行周期,出口保持乐观,国内电网建设尤其是特高压建设迎来加速器,电气设备需求预计整体向好。成本端,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对电气设备价格形成一定压力,同时也降低了电气设备生产成本,企业利润后续或有所修复。电力设备板块估值偏低局面或得到修复。建议关注电气设备板块龙头企业。
风险提示: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电网投资下滑;出口不及预期;产业链价格波动风险。
1. 行情回顾
电气设备7月表现弱于沪深300指数。截至7月30日收盘,电气设备指数当月下跌5.03%,跑输沪深300指数(-2.67%)2.36个百分点。与中信一级行业相比,电气设备指数涨跌幅位列第22位。
电气设备下的四个子行业均表现为下跌,其中电机跌幅最小。涨跌幅由高到低依次为:电机(-0.47%)、输变电设备(-2.94%)、电力电子及自动化(-7.01%)、配电设备(-7.88%)。
7月电气设备个股跌多涨少。2024年7月,电器设备板块中45只股票上涨,130只股票下跌。涨幅前五的公司分别为锦浪科技(54.49%),中电电机(40.33%),祥明智能(39.24%),*ST中程(39.02%),上能电气(29.70%);跌幅前五的公司分别为温州宏丰(-25.66%),金盘科技(-24.83%),亿能电力(-21.13%),望变电气(-20.67%),万胜智能(-20.25%)。
2. 宏观经济概况
2024年6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较快增长,工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向好态势。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2024年1-6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5391亿元,累计同比增长3.9%。尽管外部环境可能面临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国内经济面临的挑战将在发展过程中被逐一克服和解决,国内经济将保持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不会改变。
2024年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50%,较上月持平,仍处于荣枯线下方,传统制造业进入季节性淡季,企业生产意愿下降,导致被动累库,产销不畅。分企业类型来看,大型企业PMI为50.1,环比下降0.6个百分点但仍处于景气区间,而中小企业均较上月有所回升,但仍处于荣枯线以下。全国PPI同比下降0.8%,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工业品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和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的影响,但同比降幅有所收窄,下降趋势有所缓和,显示出一定的积极变化。
2024年6月,我国进出口总值5166.6亿美元,同比增长3.9%。1-6月,我国累计进出口总值2.98万亿美元,累计同比增长2.9%,继续保持稳定增长。6月尽管中国的外部环境再度趋紧,但美国、日本等主要国家经济恢复继续,外部需求走势平稳。
3. 电气设备
3.1. 本月电力运行
社会用电量保持稳步上升。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2024年1-6月,全社会用电量465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6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8%;第二产业用电量306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第三产业用电量85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7%。电力消费增长情况反映出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的积极态势,生产稳定增长,运行总体平稳。
电力生产保持稳定。2024年1-6月份,我国累计发电量44354.5亿千瓦时,同比去年增长5.2%,国内经济活动的稳步增长带动电力需求持续上升。
分品种看,火电占比继续减少,水电和太阳能发电占比略有增加。2024年1-6月,火电累计发电量30052.7亿千瓦时,占比67.76%,下降1.1个百分点;水电发电量5525.8亿千瓦时,占比12.5%,上涨1.3个百分点;风电发电量4755.2亿千瓦时,占比10.7%,下降0.4个百分点;核电发电量2121.5亿千瓦时,占比4.8%,与上期持平;太阳能发电量1899.3亿千瓦时,占比4.3%,增加0.2个百分点。
2024年1至6月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666小时,比去年同期减少71小时。从分项数据看,水电和火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时长保持较高水平,水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时长同比增加238小时,火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时长同比减少43小时,风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市场减少103小时。受去年水情影响,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基数较低,叠加今年我国汛期降雨较多,水电设备平均利用时长增加明显。光伏和风电装机的快速提升导致部分设备利用不充分,平均利用小时数有所下降。
2024年1至5月,全国累计新增220千伏以上线路长度8573千米,累计同比增长12.5%。全国累计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6253万千伏安,同比下降5.8%。
电源/电网工程投资保持增长态势。2024年1至6月,在电源工程投资方面,全国累计投资3441亿元,相较去年同期增长2.5%。在电网工程投资方面,完成投资2540亿元,同比去年增加23.7%。
3.2. 产业链情况
2024年7月,成本端硅钢价格小幅回升,铜价、铝、银价格高位回落,变压器制造主要原材料成本有所下降。截至2024年7月30日,冷轧取向硅钢(0.23*910-1000*C:23RK085)价格为15500元/吨,环比上涨0.6%;上期所铜主力合约收盘价为73420元/吨,较上月下跌5.3%;上期所铝主力合约收盘价为18950元/吨,环比下跌6.1%;上期所白银主力合约收盘价为7301 7761元/千克,下跌6%。大宗商品价格本月下跌明显,企业成本压力有所缓解。
2024年6月,发电设备当月产量为3365.6万千瓦,同比上涨38.2%,环比上涨56.7%;变压器产量2.35亿千伏安,同比增长14.5%;电力电缆产量1257.3万千米,同比增长8.9%;互感器、电容器、高压开关设备(11万伏以上)环比回落幅度较大,但仍然保持同比增长。得益于电力需求的增长、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的增加、政策和投资的支持以及电力生产结构的优化,发电设备产量增速最为明显。
出口延续增长态势。2024年6月,变压器当月出口金额为5.38亿美元,同比增长21.8%;电线电缆当月出口金额为22.4亿美元,同比增长14.3%;高压开关及控制装置当月出口金额为3.32亿美元,同比增长14.7%;低压开关及控制装置当月出口金额为28.2亿美元,同比增长5.4%。全球范围内新能源及电网升级改造需求带动电气设备进入需求上行周期,电力设备出口向好。
3.3. 河南地区情况
2024年1至5月,河南省累计发电量1337.4亿千瓦时,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排名第12位。累计用电量1691亿千瓦时,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排名第8位。
2024年5月,全省发电量287.6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2.01%。其中水电10.18亿千瓦时,同比减少22.72%;火电190.01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0.55 %;风电37.41亿千瓦时,同比减少11.92%;太阳能50.04亿千瓦时,同比增加70.88%。4月份河南省电力缺口为48.77亿千瓦时,处于2019年以来同期中游水平。
3.4. 电网7月招标情况
国家电网7月的招标项目中,国家电网公司集中招标1次,为特高压项目第四次材料招标采购,其余为国网旗下电网公司独自进行的招标活动,其中,山东、吉林、西藏、宁夏、新疆、等省份的国网公司进行了设备物资的采购招标,涉及变电和配电设备以及二次设备。
南方电网公司7月招标中主要是广东电网、云南电网、贵州电网进行的招标,从数量上来看,7月份南网招标数量有所回落,主要是配网设备。
4. 行业动态
7月2日,福建发改委:《福建省进一步深化双边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文件明确,经营主体包括各类型发电企业、电力用户(含电网企业代理购电用户)、售电公司和新型经营主体。有序推动火电、核电、新能源、抽蓄等电源,以及新型储能、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等新型市场经营主体参与现货市场交易。(来源:福建发改委)
7月8日,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迎峰度夏期间电力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各电力企业要深刻认识做好迎峰度夏电力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全力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要加强涉网安全监督管理,加大对机组非停、出力受阻情况督促检查力度,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地方电力管理部门要严格履行属地安全管理职责,做好电力供需预警、电力设施保护、负荷侧管理等工作。(来源:国家能源局)
7月10日,贵州发改委:《关于完善配电网价格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中提到,配电网企业原则上全部电量均应参与电力市场交易。配电网企业按照接入省级电网的电压等级,按两部制输配电价支付输配电费。为方便电费结算,配电网支付给省级电网的电量电价按配电网接入省级电网电压等级对应的输配电量电价执行,容量(需量)电费按照配电网向省级电网各电压等级下网电量(不含单独纳入省级电网低价电源保障购电的居民、农业电量)和分电压等级容量(需量)电价结算,其中220千伏容量(需量)电价为每千瓦时3.02分钱,110千伏为每千瓦时3.14分钱,35千伏为每千瓦时3.33分钱,10千伏为每千瓦时3.52分钱。(来源:贵州发改委)
7月11日,华东能源监管局:《上海市绿色电力交易规则(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中提到,绿电交易市场成员包括发电企业、电力用户、售电公司等市场主体、电网企业、电力交易机构以及电力调度机构等。具体参与范围和准入条件由上海市能源主管部门在年度交易实施方案中明确。发电企业可自愿申请参与绿电市场交易,交易前需取得发电业务许可证,具备参与市场化交易资格,并在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完成注册。(来源: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7月16日,陕西发改委:《关于进一步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通知提出,统筹做好集中式和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规模管理,为避免地面光伏电站“化整为零”逃避集中监管,无序争抢土地资源和挤占电力消纳空间等行为,对新建地面分布式光伏电站全部纳入省级年度新增新能源项目规模管理,按照相应要求进行开发建设。(来源:陕西发改委)
7月18日,内蒙古发改委:《内蒙古自治区建立高耗能企业可再生能源电力强制消费机制的若干措施》。其中明确企业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核算范围。企业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由物理消纳电量和购买绿色电力证书对应电量两部分构成。物理消纳电量由市场化项目自发自用可再生能源电量、用户绿色电力交易结算电量、用户常规电力交易的可再生能源电量三部分组成。避免绿证对应电量重复计算。将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基础凭证,加强绿证与能耗双控政策有效衔接。物理消纳电量应确保绿证同步划转至用电企业或绿证在有效期内未参与对外交易;购买绿证对应电量应确保所购绿证符合年份要求、对应电量未参与跨省可再生能源电力交易或绿色电力交易,且需逐年购买。(来源:内蒙古发改委)
7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计划》指出,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将新建及改扩建数据中心可 再生能源利用目标和方案作为节能审查重要内容,逐年提升新建数 据中心项目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在具备稳定支撑电源和灵活调节能 力的基础上,引导新建数据中心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等协同布局,提 升用电负荷调节匹配能力。鼓励数据中心通过参与绿电绿证交易等 方式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鼓励有关地区探索开展数据中心绿电 直供。到2025 年底,算力电力双向协同机制初步形成,国家枢纽 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过80%。(来源:国家发改委)
7月29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9日上午宣布甘肃至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陇电入浙工程)开工建设。陇电入浙工程是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工程起于甘肃武威,止于浙江绍兴,途经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安徽、浙江6省区,线路全长2370公里,总投资约353亿元。工程配套接入电源1520万千瓦,其中煤电400万千瓦,新能源1120万千瓦。(来源:国家电网)
本月公司重点公告
5. 投资评级
截至2024年7月30日,电气设备板块的PE(TTM)为27.9倍,较上月小幅下降,仍处于历史较低位置;PB(LF)估值2.40倍,处于历史27.9%分位,估值仍处于偏低区间。
6月PMI仍处于收缩区间,传统制造业进入季节性淡季,企业生产意愿下降,导致被动累库,产销不畅;PPI同比降幅有所收窄,下降趋势有所缓和,显示出一定的积极变化。需求方面,未来外部环境存在不稳定性,但是全球范围内新能源及电网升级改造需求带动电气设备进入需求上行周期,出口保持乐观,国内电网建设尤其是特高压建设迎来加速器,电气设备需求预计整体向好。成本端,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对电气设备价格形成一定压力,同时也降低了电气设备生产成本,企业利润后续或有所修复。电力设备板块估值偏低局面或得到修复。建议关注电气设备板块龙头企业。
6. 风险提示
1) 经济复苏不及预期;
2) 电网投资下滑;
3) 出口不及预期;
4) 产业链价格波动风险。
证券分析师承诺:
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分析师执业资格,本人任职符合监管机构相关合规要求。本人基于认真审慎的职业态度、专业严谨的研究方法与分析逻辑,独立、客观的制作本报告。本报告准确的反映了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对报告内容和观点负责,保证报告信息来源合法合规。
重要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