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浙江省在废钢铁资源供应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供应量在全国格局中的地位日益显著,未来浙江地区将继续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条件,在国内废钢铁供应市场上发挥更为强大的集聚效应与辐射作用。
浙江:中国废钢铁供应链核心区域之一
浙江省在废钢铁资源供应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供应量在全国格局中的地位日益显著。据卓创资讯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五年间,浙江省废钢铁资源供应量呈现出波动上升的“N”型走势,至2023年达到了约3644万吨的规模,占当年全国总供应量的近15%,这一占比充分彰显了浙江在全国废钢供应链条中的核心位置。
其次,浙江作为我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拥有众多机械制造、零部件加工及家电、汽车生产企业集群。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边角料、冲压废料和废弃设备等工业废钢资源,不仅数量庞大,且种类丰富,品质优良,极大地补充和提升了本地区的废钢铁资源总量。
浙江:废钢铁来源区域特色显著
据卓创资讯测算数据,2023年中国废钢铁供应结构中,折旧废钢扮演了绝对主导角色,其供应量占比超过了60%,这主要源于我国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更新和制造业发展带来的大量报废设备、建筑钢结构以及废旧汽车和家电等产品的回收利用。与此同时,加工废钢与自产废钢这两部分则几乎平分秋色,在总供应中占据余下的份额,反映出我国在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及工艺废料回收体系较为健全。不过中国的废钢进口情况则显得相对微弱,仅占总体供应量的0.2%左右。目前中国废钢铁供应布局整体处于国内废钢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对海外废钢依赖程度较低的现实状况。
聚焦浙江地区,其废钢铁供应来源结构呈现出显著的区域特色差异性。浙江作为经济发达、制造业集中的省份,折旧废钢与加工废钢的比重不仅高,而且还旗鼓相当,两者合计占据了该地区废钢供应总量的95%以上,这一比例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折旧废钢主要来自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所催生的大规模建筑拆解、机械设备更新换代以及消费类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的淘汰;而加工废钢则主要源自当地众多机械制造、零部件加工企业的生产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浙江地区的钢厂数量相较于其他重工业大省较少,导致自产废钢铁供应明显低于全国水平,区域内占比仅2%左右,但其在进口废钢铁方面却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特点。浙江地区进口废钢铁的供应量占比达到了1%,明显高于全国水平,据数据统计,浙江进口废钢铁的数量占据了全国总进口量的一半以上,可以说浙江地区在中国进口废钢铁供应方面发挥着核心枢纽作用,这一特点既符合浙江经济多元化和开放性的特点,也是推动本地区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体现。
2024年浙江供应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首先,从折旧废钢铁来看,2024年浙江折旧废钢铁供应量或有所增加。受到房地产行业稳健着陆的影响,短期内建筑拆迁活动的活跃度偏低,可能导致相关废钢铁资源产出可能出现小幅下降趋势。然而,在我国全面贯彻循环经济理念的大环境下,其他领域的折旧废钢回收利用工作将得到显著强化。其中,报废汽车作为重要的折旧废钢来源,随着车辆使用年限的增加和环保政策的推动,尤其是在进入集中报废周期后,预计将为市场带来明显的汽车废料增量。另外,废旧家电等耐用消费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相应的拆解废弃物也将产生大量的优质再生钢铁资源。综合来看,预计2024年浙江省的折旧废钢铁供应量或有所增加。
其次,从加工废钢铁来看,鉴于浙江省拥有发达的机械制造、零部件加工等行业,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加工废钢也将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另外随着废钢铁加工准入条件企业的增多和加工能力的提升,该部分供应能力或进一步增强。
此外,尽管自产废钢铁由于本地钢铁厂相对较少而占比不高,但浙江地区作为我国主要进口区域,随着《再生钢铁原料》国家标准进行修订,可允许进口的再生钢铁原料料型将进一步放宽,未来浙江地区有望在进口废钢铁领域进一步发挥中坚力量。不过短期我国进口依旧存在壁垒,预计2024年浙江地区进口量增量有限。
综上所述,2024年浙江废钢铁供应格局将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市场需求驱动下以及自身产业结构优势支撑下实现稳定增长,并呈现出多元化、高效化的特点。同时,浙江废钢市场的健康发展不仅有助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是我国构建绿色循环产业体系,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一环。
(卓创资讯 洪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