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755-23481251

为您提供专业、快速、全面的市场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资讯品种评论
需求改善利多因素弱化 棉价上方阻力加大
发布时间:2024-02-02 16:06:55| 浏览次数:

去年10—11月,郑棉主力连续合约经历了近两个月的趋势下行,下跌幅度近3000元/吨。之后,随着棉纺织企业开启成品去库周期,下游需求不断改善,带动郑棉价格止跌反弹,价格重心持续抬升。截至本周一,郑棉2405合约最高触及16080元/吨,从盘面上看,继续上涨阻力凸显,且临近春节长假,后续棉价会如何演绎,投资者又该如何操作呢?

全球供需形势趋向宽松

从美国农业部(USDA)1月份供需报告看,2023/2024年度全球棉花供需形势趋向宽松,整体影响偏利空。USDA将2023/2024年度全球棉花产量上调6万吨,消费下调28万吨,期末库存上调43万吨,年度库存由去库转为累库。但2023/2024年度美国棉花产量及期末库存较去年12月下调。报告出炉后,ICE棉价反应平淡。近期,受季节性备货以及其他因素影响,美国的服装进口需求有所改善,东南亚及中国接收到的海外订单有所增加,美国签约及出口情况转好,推动ICE棉价反弹走强。但目前无法确定全球纺服消费已迎来拐点,因此ICE棉价有所承压。中长期看,基于对全球纺服消费复苏的预期,ICE棉价重心仍有望上移。

短期国内供应充裕

截至2024年1月23日,2023/2024年度新疆地区皮棉累计加工总量为538.96万吨,当日加工量1.1万吨,日加工水平高于2021/2022年度同期,低于2020/2021年度同期。2021/2022年度总加工量较当前同期累计加工量多20万吨;2020/2021年度总加工量较当前同期累计加工量多40万吨。据此推算,2023/2024年度剩余加工量约30万吨,总加工量在550万—560万吨。本年度加工期剩余1个月,国产棉供应边际增加。

除国产棉供给之外,进口量也维持高增态势。2023年7—11月,棉花进口量环比持续增长。去年12月,棉花进口量环比下降5万吨,但同比增长9万吨,棉纱进口15万吨,同比增加7万吨,环比持平。因此,短期国内棉花供应较为充裕。

下游逐步进入放假阶段

终端需求改善,2023年12月纺服消费好于预期。从美国纺服需求看,2023年11月美国棉制品进口量同比由负转正,进口需求持续好转,12月服装零售数据表现亮眼,同比增长4%,环比增加1.5%。从美棉周度签约数据看,2023/2024年度美棉签约量持续增加,推动ICE棉价走强。从中国的纺服消费来看,2023年12月出口及内需均有较好表现,其中我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6%(前值为22%),环比增长5%;纺服出口金额环比增加,同比降幅缩窄,显示出边际好转迹象。

纺织成品持续去库,但目前或阶段性结束。2023年12月以来,下游订单好转,布厂原料库存低,有补库刚需,叠加春节前存备货需求,原料价格企稳反弹带动下游采购意愿提升,在一系列刚性及投机性需求刺激下,下游纺织企业成品库存快速去化,棉花、棉纱等纺织原料价格也得以抬升。截至上周五,根据相关数据,纺企棉纱库存为11.1天(上一峰值为12月8日的37.8天),已低于历年均值水平,纺企成品库存压力大幅减轻。

下游需求改善是本轮棉价上行的核心驱动,但随着春节的临近,这一利多因素将逐步弱化。一方面,临近春节,下游逐步进入放假阶段,近两周全棉坯布厂开机率已出现下降趋势,且按照往年惯例,随着春节的临近,纺织企业开机率将逐步下调。另一方面,原料备货或接近尾声,织厂棉纱库存升至18.7天(上一谷底为11月24日的5天),已处于历史高位,节前补库空间已经不大。因此笔者预计,节前采购行情即将结束,随着春节的临近,下游逐步进入放假阶段,下游交投情况将由前期的火热状况逐步转向平淡。

另外,近期,随着棉价重心上移,上游轧花厂销售进度有所加快,但仍有较大比例棉花尚未销售。如果棉价逐步上涨至轧花厂成本区间(如16000—16500元/吨),套保挂单量将逐渐增多,因此未来来自套保盘的压力不容小觑。

综上,节前产业端对棉价的上行驱动力不足。一方面,需求端利多边际减弱,此前驱动棉价上行的核心因素为下游节前采购和纺织企业成品持续去库,但从上周的市场情况看,顺畅的去库或告一段落,且临近春节,纺织企业逐步进入放假阶段,开机率将逐步下调,原料采购放缓,若没有新增利多因素,难以推动棉价进一步走强。另一方面,棉花加工期尚未结束,叠加进口高增,短期国内棉花供应充裕,且涨至16000—16500元/吨后将面临上游的套保压力。但由于纺织企业库存偏低,对棉价仍存在支撑,下跌驱动亦不足。预计春节前棉价将在15000—16000元/吨区间振荡。节前操作:轧花厂把握棉价反弹后的套保机会,下游纺企可尝试卖虚值看跌期权降低采购成本。

 
 
 上一篇:降息预期推升近期债市
 下一篇:分析人士:供需两旺 软商品指数节节攀升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于我们更好的服务

*

*

咨询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