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外盘重量组第七名操作指导李永涛
正如“Futures”给人以遐想,期货市场也赋予了李永涛一个打破常规生活的机会。最近,他辞去了从事长达11年时间的行当,从此摆脱每天上下班倒三趟地铁、往返四个小时的劳累,由一名IT工程师华丽转身为自由的外汇操盘手,准备专职在家盯盘,将外汇期货交易这件事情做得更好。
普通上班族寄望资本市场
李永涛喜欢读书、旅游,但最喜欢的还是交易。上网看资料、视频、买入门书,李永涛从一家伦敦OTC市场的外汇经纪商处开始交易外汇即期合约。不像期货有多个月份的合约价格,外汇即期只有一个合约,对应一个价格的变动,但还是因为技不如人,他投入的1000美元不到一年就快亏完了。不死心,又投了1000美元,但因为要上班,经常好几天不看一次,没想到这次入金居然就“扛”过了两三年。
截至去年9月,算算跟外汇“认识”也有八年时间,他感觉应该是学到点东西了,便想颠覆一下自己的生活。李永涛这一次投入了10万美金,主要交易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的欧元兑美元,也曾尝试过澳元、瑞朗、日元和原油等。
基本面与技术面结合,坚持交易原则
“一年多下来,其实失败次数还挺多的,盈亏的单子数量大概是对半开,但可能盈利的单子比亏损的要大些,所以最后还是净盈利的。”李永涛对记者说,自己是一个中线趋势交易者,开了仓一般持有几个星期,最长可能拿一两个月时间。
“交易欧元兑美元,我一边关注欧美经济状况,判断未来一两年的大方向,一边分析布林线、K线、CCI、RSI、费波尔回撤五个技术指标,两者同时进行。”他年初时就判断,美元长期看涨,而欧洲经济未显复苏,相对看跌。在控制四成仓位操作的前提下,他游刃有余地顶住了市场千变万化的考验。
参加第二届全球衍生品实盘交易大赛之前,他在市场中的盈利已将近翻番。算上比赛期间的出金,他仅仅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创造出超过三倍的盈利。虽然首次参赛即获得了不错的名次,但是他仍然有些遗憾的是,6月期由于抓住了欧元兑美元的波段交易机会,他先做多后做空,这一波曾让自己冲刺到重量组第一名的位置,不料8、9月的时候,他连连操作不当,在交易澳元兑美元、欧元兑美元等合约时,选择的入场点不合适,导致策略出现失误,并在某些时候因情绪而忘却了自己的交易原则,最终只获得了第七名的成绩。
在李永涛看来,“基本面+技术面”的分析只能厘清行情,但操作时还是要看交易策略和交易原则。在市场一年多的锤炼下,他归纳了五条自己的“铁律”。
第一,不用过高的杠杆。外汇期货合约一般是50倍杠杆,在配置资金和仓位时要有所制约。第二,及时止损,尤其是当市场行情与预期相悖时要敢于承认错误,切记死扛。第三,只做非常确定的、自己认为有八九成把握的交易,拿不准的行情宁可不做。第四,多挂限价单让系统自动交易,避免遇到市场情绪短暂变化时不敢买。第五,切忌太贪心,完全抓住一个波段行情的最高点和最低点是不可能的,获取大部分利润即可。
期市赋予更大希望,期待知音和提升
每天晚上9点到凌晨,李永涛都是坐在电脑前盯紧盘面,感受它的一呼一吸。这一次比赛,让他找到了市场对自己的认可。交易唯有不断总结,才能持续进步。“目前,我还不算特别成熟,常常是有时赚有时赔,回撤还比较大,希望能慢慢找到稳定盈利的方法。”他说,期货市场给自己带来了结束早出晚归的疲惫,也实现了自己让家人生活质量更高的目标。
近期李永涛辞了职,由于没有着急找工作的压力,他驾着新买的小车,带着父母、妻子和一岁多的孩子到处旅游。他说:“我知道这个市场风险很大。自己也算是幸运儿,历练了八九年时间,终于有了收获。以后可以更加专注交易,未来的路还很长。”
第九届全国期货实盘交易大赛获奖名单
部分获奖人员专访:
(重量组第一名)汪星敏:交易是一条永无止境的路
(重量组第三名)“01***363-1”:在失败中找到成功密码
(重量组第四名)蒋宇东:冷静、理性的电解铜期货爱好者
(重量组第五名)唐之神:专注基本面 坚持稳健的套利交易
(重量组第六名)龚健:以一颗谦卑之心对待市场
(轻量组冠军)丁伟锋:在看准的机会上敢于重仓
(轻量组季军)程智斌:做交易要快、准、狠
(轻量组第四名)吴玉刚:练好基本功 享受期货魅力
(轻量组第六名)朱俊豪:选择与自己脾性相投的品种
(轻量组第八名)代传功:瞅准时机 伺机而动
(轻量组第十名)徐仙根:把期货做好“没那么简单”
(程序化组冠军)王海亮:只有策略设计者才会对策略有足够的信心
(程序化组第六名)顾俊:做一个善于调兵布阵的好“将领”
(外盘重量组亚军)吴鸿智:顺势而行才能在期市长久生存
(外盘重量组第七名)李永涛:IT工程师转身为自由的外汇操盘手
(外盘轻量组冠军)苏琳:只凭感觉满仓操作
(外盘轻量组季军)许晋:买进便宜的品种,做空高价的品种
(外盘轻量组第四名、 重量组第八名)雷红军:看准趋势,混搭策略
(外盘轻量组第十名)吴国斌:从金融市场的“临时工”到“专家”
(基金组冠军)紫熙投资:投资是“长跑” 需以恒心待之
(基金组亚军)蒲劲松:“鳄鱼手法”是获胜的法宝
(基金组季军)张晓良:狙击趋势 重仓搏杀
(能源化工奖第二名)任丹宇:塑料、聚丙烯、甲醇是我的 “菜”
(资产管理奖第三名)汪斌:资产管理需要联合多个市场
(有色金属奖第一)林晓辉:期货市场的“不速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