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外盘轻量组冠军操作指导苏琳
苏琳,这位上帝的宠儿,全然不顾期市中几乎人人“纠结”的技术指标,只凭感觉满仓操作,有时还会梦见澳联储主席给指一条多或空的“明路”。虽然账户权益总暴涨暴跌,但踏入期市刚满20个月,她就凭百万港币本金斩获外汇市场数倍净利润并落袋为安。
当然,这枚奇女子也为期货而痴迷、努力。苏琳的故事,一路翻来,越读越有趣。
暴跌暴涨,盘感取胜
首次参赛,苏琳同时指导了两个账户,一个在轻量组,9月窜上了第二名,赛终更是夺得冠军宝座。另一个在重量组,参赛期间爆仓了一次,未获得任何可观的名次。两个账户之间的差距,形象诠释了苏琳的风格。
因为自己姓氏的谐音像“输”,意头不好,而“尤”读起来像“有”,更显吉利,所以苏琳给自己的轻量组参赛账户取名为“尤先生”,指的是她的丈夫尤涛。已过40岁的苏琳是个既大胆又大气的女子。去年2月底,开始做模拟盘时完全凭感觉,100万港币的本金一周内就赚了300万港币。
一个多月后觉得自己已上手,她开始满仓买外汇期货。做空美元让100万港币的本金瞬时亏至三成,苏琳有一天晚上竟然梦见了澳联储主席史蒂文斯跟自己说澳币会涨,于是30万又满仓做多澳币,不到两个星期盈利一百多万港币。接下来三个月,她的账户权益节节攀升,盈利最多将近千万。
一天浮盈几百万是正常的,苏琳不会止盈,贴近爆仓边缘才被迫止损,经常是买一个品种,而且买的很急,不会分批去买。她笑说,自己看涨看跌都凭感觉,常常是“主动被套”。
满仓交易,苏琳知道有利有弊,但只要方向正确,就使用浮盈加仓,但方向错误,也绝不补仓追加,该承认错误时还是果断砍仓。
去年,苏琳进入期货满10个月左右,收获净利数百万港币。
开心做期货,努力成长
从最初做期货的5台电脑,到如今的11台,苏琳对期货交易这件事情越来越认真,言谈起来也十足兴奋。每天早上6点,无需闹钟,她会自然而然地醒来,在书房里开始一天的盯盘交易。周一到周四,她一般到半夜两三点结束,周五的时候,会等到凌晨五点境外收盘。周六周日不开盘的时候,她觉得很难受。
为了总结交易,她坚持每日记录心得,每周五再写周记,如今已积攒了好几本厚厚的册子。在苏琳的逻辑体系里,只做有感觉的品种。虽然她的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对数字“敏感”,心算的很快,从看道琼斯指数、恒生指数、A股指数,再回到外汇涨跌,她对自己价格横向比较的能力颇有自信。唯独风控方面,还不够成熟。
不得不说,苏琳的心态确实非常好,赚了是好,输了也当交学费。“我觉得很好玩啊!以很少的钱学到了很重要的东西,很值。这20个月起起伏伏,我已经不心疼了。因为机会很多,心态不能坏。”她对记者说,自己喜欢“一心多用”的感觉。多部台式和平板电脑同时运行,看盘面、听电视剧、逛淘宝,她一件也没落下,把网上的电视剧全看了一遍,平常白天没什么事(行情或重大数据)的话就睡觉。
苏琳生肖属牛,尤涛常笑她说:“你是误打误撞,撞上双色球了。”这次比赛过后,苏琳立下目标,准备为明年的比赛做计划,按照比赛节奏,追求更加长期稳定的收益,争取连续三年拿第一。也有朋友催促她开个博客,苏琳笑说:“我也想教大家怎么用很少的钱去赚大钱,可能以后会选择把交易心得放在博客上,供朋友参考。”
对于一入期市便难自拔的妻子,尤涛评价说:“老婆是个相当开朗的人,希望给大家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期货交易。她对各类消息的分析常常会逆向思维,只信数据,而非大行情的预测。她身上有许多值得学习的特质,如对数据的敏感、下手的敏感、下手的胆量、分析的逆思维等。但在技术上与风控回撤上,还需要学习与提高,这样才能走向更高的层次。”
第九届全国期货实盘交易大赛获奖名单
部分获奖人员专访:
(重量组第一名)汪星敏:交易是一条永无止境的路
(重量组第三名)“01***363-1”:在失败中找到成功密码
(重量组第四名)蒋宇东:冷静、理性的电解铜期货爱好者
(重量组第五名)唐之神:专注基本面 坚持稳健的套利交易
(重量组第六名)龚健:以一颗谦卑之心对待市场
(轻量组冠军)丁伟锋:在看准的机会上敢于重仓
(轻量组季军)程智斌:做交易要快、准、狠
(轻量组第四名)吴玉刚:练好基本功 享受期货魅力
(轻量组第六名)朱俊豪:选择与自己脾性相投的品种
(轻量组第八名)代传功:瞅准时机 伺机而动
(轻量组第十名)徐仙根:把期货做好“没那么简单”
(程序化组冠军)王海亮:只有策略设计者才会对策略有足够的信心
(程序化组第六名)顾俊:做一个善于调兵布阵的好“将领”
(外盘重量组亚军)吴鸿智:顺势而行才能在期市长久生存
(外盘重量组第七名)李永涛:IT工程师转身为自由的外汇操盘手
(外盘轻量组冠军)苏琳:只凭感觉满仓操作
(外盘轻量组季军)许晋:买进便宜的品种,做空高价的品种
(外盘轻量组第四名、 重量组第八名)雷红军:看准趋势,混搭策略
(外盘轻量组第十名)吴国斌:从金融市场的“临时工”到“专家”
(基金组冠军)紫熙投资:投资是“长跑” 需以恒心待之
(基金组亚军)蒲劲松:“鳄鱼手法”是获胜的法宝
(基金组季军)张晓良:狙击趋势 重仓搏杀
(能源化工奖第二名)任丹宇:塑料、聚丙烯、甲醇是我的 “菜”
(资产管理奖第三名)汪斌:资产管理需要联合多个市场
(有色金属奖第一)林晓辉:期货市场的“不速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