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大连商品交易所与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在哈尔滨签署服务“三农”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实现资源共享,推动期现市场共同发展,更好地服务“三农”工作。大商所总经理助理刘志强、黑龙江农委副主任李连瑞分别代表双方在协议书上签字。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的原则,整合、利用各自的信息平台优势,通过刊物、网络、手机短信、热线电话等形式免费发布农产品期、现货市场信息,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广泛开展农民营销队伍培训,在黑龙江省农民营销队伍培训计划中增加期货培训内容,重点培训规模大、实力强、运作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营销人员,计划2012年培训营销人员500人,到2015年培训2000人。每年春秋两季共同举办产销形势分析和市场展望活动,推动市场交流合作,服务生产种植和产销对接。双方还将筛选部分机构开展期货订单试点,并不断总结试点经验,进行推广应用。此外,还将建立定期互通会商机制,促进双方合作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重要商品粮基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期货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引导农民种地卖粮、稳定粮食生产、推动企业稳健经营有着积极作用。“发挥期货市场作用服务"三农"是加快现代化大农业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参加签字仪式的有关人士表示,此次合作将进一步密切大商所与黑龙江省的原有合作,促进双方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将在实现期货市场与“三农”相互融合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据了解,从2005年始,大商所就在包括黑龙江省在内的东北粮食主产区开展了“千村万户”市场服务工程,免费对种粮农民、农村基层干部和粮食企业负责人开展市场知识培训,通过网络、手机短信和信息刊物等方式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引导农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农户、期货+订单”经营模式试点,推动了一大批会种地、懂经营的新型农民成长,有效服务了该地区的“三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