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部分先行公布的基本面数据不及预期,但年内债券供给压力尚存,市场对后续资金面预期仍偏谨慎,近几个交易日期债盘面振荡运行,且短期限品种表现相对较弱。
截至11月7日收盘,30年期主力合约跌0.05%、10年期主力合约跌0.02%、5年期主力合约跌0.06%、2年期主力合约跌0.05%。
部分基本面数据不及预期。10月官方制造业PMI录得49.5,较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重回收缩区间。分项看,制造业生产和新订单指数季节性转弱,分别录得50.9和49.5。“产强需弱”格局延续,产成品库存指数上行1.8个点,至48.5,呈现一定被动补库特征。与此同时,原材料库存指数回落0.3个点,至48.5,则指向企业主动补库意愿趋于谨慎。价格方面,原材料购进和出厂价格指数大幅回落,也侧面显示企业阶段性主动补库速度放缓,而在生产保持扩张的情况下,原材料价格指数仍高于出厂价格指数。
10月我国货物出口金额同比增长-6.4%,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不及市场预期的-3.3%,季调后环比增长-8.1%,表现弱于季节性。海外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持续紧缩,叠加地缘冲突,外需不确定性仍大。10月进口金额同比增长3.0%,较上月回升9.2个百分点,远超市场预期的-4.8%。受此影响,10月海关口径下货物贸易差额降至565.3亿美元,同环比降幅皆扩大。
市场对后续流动性预期偏谨慎。近期市场资金面先紧后松。上周金融机构之间一度出现流动性分层现象,非银融入成本大幅攀升。究其原因,除了季节性因素,还有政府债券密集发行带来的供给压力、央行公开市场大额净回笼短期流动性以及部分加杠杆套息机构尾盘大规模平盘等交易性因素。
跨月后,随着大行资金融出的增多,本周短端资金面转松,“长钱”持稳,国有和主要股份制银行1年期同业存单一、二级价格窄幅波动。但是,一方面,最近3周同业存单到期量较大,分别达到8301.5亿元、6047.9亿元和4407.2亿元。另一方面,年内1万亿元国债增发带来的债券供给压力尚存,央行虽频繁表态将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具体对冲措施尚未明确,市场对后续流动性预期也偏谨慎,从而抑制债市做多情绪。
整体来看,10月官方PMI和外贸数据转弱,虽然存在季节性因素的作用,但总需求不足的问题仍较明显,国内经济复苏还需政策支持。与此同时,上周公布的美国ISM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非农就业以及失业率等数据全面不及预期,11月FOMC议息会议再度暂停加息,加之美国财政部季度再融资发债规模低于预期,美债收益率、美元指数较前期高点显著回落。中美名义利差的收窄、外部约束的缓和将为央行提供宽松窗口期。
短期内,债券供给压力尚存,对资金面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与此同时,10月以来财政政策持续加码巩固经济复苏,也将从基本面角度对债市形成压制。不过,当前国内经济修复斜率较为平缓,外部环境对政策面的约束有所缓和。从估值角度来看,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高于1年期MLF利率约15个基点,也处于历史偏高水平。在此情况下,国债收益率持续向上的空间有限,国债将继续窄幅振荡,后续关注央行货币政策及其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