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关于规范控股、参股期货公司有关问题的规定》明确:“同一主体控股和参股期货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2家,其中控股期货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1家”。由此,一些涉及国企、上市公司等主体的期货公司股东存在“一参一控”达标的需要。随着两年的“缓冲期”即将结束,这些公司是否已经完成了整改?近日期货日报记者从多方了解了相关情况。
“一参一控”新规一出,业界将目光立即聚焦在同时拥有三家期货公司股权的新黄浦和中国中期的股东动向上。新黄浦在“一参一控”江西奇瑞期货和华闻期货后,最终放弃收购迈科期货。而中国中期则对中国国际、中期嘉合、中期期货进行“三合一”,最终成为中国期货第一股。那么,新中国国际期货的诞生会否成为期货公司整合的风向标,从而在业内掀起一股整合潮呢?
记者近日获悉,被中国五矿集团全资控股的五矿实达期货和五矿海勤期货,原本的整合方案日前也顿生变数。据了解,中国五矿集团不得不转让五矿海勤期货的股份。
被上市公司中金岭南全资控股的金汇期货也差点被卷进股东调整之列。据了解,中金岭南是广东省广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下的一级单位,后者目前百分之百控股了广晟期货。所以,金汇期货实际上是广东省广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全资孙公司,这也在新规的“控股”期货公司认定标准之列。“两家期货公司本打算启动合并方案,但是最终考虑到中金岭南是上市公司,在同质业务竞争时,上市公司不能将股权转让给大股东,否则有侵占小股东利益之嫌。”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股东层面已经达成意向否决合并方案。
被“一参一控”新规波及的还有中航期货和江南期货。据了解,控股股东中航工业投资也加快了对两家期货公司的整合步伐,今年1月份已经通过了整合方案,并成立了负责整合工作的期货工作领导小组。“目前整合方案在按计划赶。”一位知情人士说。
在期货业即将步入大发展的关键时刻,尽管期货公司在分类监管中面临“合并”加分的诱惑,但是整合高潮并没有像有些人士预言的那样出现。对此,有业内人士说,是因为这些年期货公司“壳”溢价让期货公司股东做出了转让股权的选择,即便是“不差钱”的国企股东也开始为之心动。早在去年12月初的第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上,众多优秀期货公司老总们就此展开了讨论,整体看来,认为期货业不会发生大规模兼并重组的观点成为主流。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从行业自身发展趋势看,期货业应该是百花齐放的局面,尽管期货公司对服务与营销的依附度很高,而且期货公司之间竞争激烈,但是从宏观来看,期货业的生态层次还有待深化。与证券行业相比,期货行业的特点在于期货产业链上的利润分配情况不同,即使期货公司经营不好,最终还能像美国一样,形成大量的中间介绍商(IB)。二是期货公司设立营业部较证券公司相对容易,除兼并重组外,期货公司还可以通过增设营业网点来做大做强,而且后者在花费的成本和代价上、乃至效益上可能还要好于前者。三是是否出现整合潮要看企业是否有并购需求,西方的并购一般都是自下而上的,大并小,小有并购需求,能产生1+1>2的效应。如果要自上而下创造并购需求,企业并购的产生还要取决于整体环境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