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证监会专题学习报告会精神,加快期货市场改革发展”大家谈
日前,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就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坚持稳中求进的总要求进行了多方面阐述。根据其讲话内容,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金融市场的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即积极稳妥地推进证券期货领域的改革开放,进一步调整资本市场结构,完善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改善市场监管,建立起持续健康发展的期货市场,以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世界主要经济体金融市场发展经验表明,经济发展轨迹决定了期货市场发展轨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美国、英国以强劲的商业需求、较为充足的集聚资本、极佳的流动性以及先进的交易技术等先发绝对优势成长为国际性金融中心。对于以我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来说,现货市场能否高度有效、金融领域是否完全对外开放对自身期货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实体经济充分发展的前提下,有限度的直接开放有利于当前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
随着我国对大宗商品需求的不断提升,建立代表“中国需求”的要素市场已经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物质资源优势。“需求决定市场”是我国大宗商品市场发展的初衷,而以自然要素禀赋为基础的供给保证又奠定了“中国价格”为基础的期现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这为近期市场热议的原油、铁矿石、白银等新品种的推出提供了坚实的物质资源保障。
第二,资本资源优势。随着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逐步进入期货市场,我国现有的个人投资客户与机构法人客户并存的市场结构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机构投资主体不仅具备坚实的资本优势,在风险管理、资本控制、战略运作等方面所具备的运营经验也是其他市场主体难以企及的。多层次投资主体的培育将为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带来资本规模的整体改变。
第三,金融深化需求。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持续推进,利用衍生品市场来规避利率、汇率变动,保证金融安全稳定成为发展我国金融期货市场的政策性需求。这对于国债期货、外汇期货以及期权品种的问世与研发都具有一定的指向作用。
第四,时区特征优势。虽然此前以东京、新加坡交易所为代表的东亚时间构成了全球衍生品市场的重要部分,但随着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其现有的交易规模与交易需求将难以与我国相提并论。以中国为核心的“新东亚”交易时区的构建和融入全球交易整体时间将成为我国发展期货市场的一个先天性优势。利用时区优势与现有成熟市场建立“相互对冲”的交易制度不失为一种新选择。
由此看来,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期货市场应以新产品带动新业务,在逐步对外开放的环境下促进市场的新发展。一方面,以“吸引市场”为目的,通过新品种合约的推出以及现有品种配套合约的丰富,提升我国期货市场的全球性参与程度;另一方面,以“培育市场”为目的,通过CTA、外盘经纪等新业务的放开,增强国内期货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前提下,共同提升期货市场与期货公司所承担的金融属性,保证我国资本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