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券商、保险、信托等金融“同行”均已纷纷实现IPO上市后,期货公司在上市“版图”中却仍是空白。
不过,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姜洋日前公开表示,证监会将积极支持期货公司业务创新,支持符合条件的期货公司发行上市。在空白了很久之后,期货公司IPO是否会在管理层的积极表态和支持下实现“破冰”,备受期待。
而此前不久,证监会相关人士在参加“第六届中国期货分析师论坛”时已透露,目前已有10多家期货公司的财务指标达到了主板上市条件。
做大市场“蛋糕”
证监会高调支持期货公司IPO,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即期货业做大市场“蛋糕”的预期。在全球经济处于下行周期,经济运行风险和市场风险加大的背景下,避险需求和投资需求增加,市场各方寄希望于期货市场更好发挥作用,为实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也为投资市场提供新的渠道和工具。
“今年是期货市场的创新年。”在多个场合,证监会相关人士作出如此表述。
事实如此,在上海期货交易所,白银期货已经挂牌上市,成为年内期货市场首个创新品种。继白银期货之后,一个更受期待的品种原油期货,也已被业界列入今年可能上市期货新品种的队伍。按照海外市场经验,原油期货这一重要品种的推出,很可能改变现下期货市场的格局。除了白银和原油期货,郑州商品交易所相关人士透露,该交易所今年准备推出的玻璃期货,已通过预审,菜籽、菜粕期货则已立项,土豆期货合约设计也在进一步创新中。而在商品期货酝酿创新的同时,国债期货作为继股指期货之后的第二个金融期货品种,也有望在今年取得突破。目前,我国国债现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1年底,国债年度发行量已上升到1.4万亿元,可流通国债高达6.4万亿元。对应这一现货市场,未来国债期货的市场空间不可小觑。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已经启动的国债期货仿真交易来看,国债期货也已经充分显现出了其活跃和市场参与热情。
除了新品种,对今年的期货市场而言,还有一个可以期待的创新就是期权。作为新的交易方式,期权的推出将使国内期货衍生品市场迅速扩容,将改变整个衍生品市场格局。前不久,大连商品交易所已经启动商品期货期权内部仿真交易,而其他几大交易所也都在积极筹备推出期权产品。
期货市场做大“蛋糕”,自然离不开期货公司这一市场主体的发展。在推进市场创新的同时,支持期货公司IPO上市做大做强,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其实,在管理层对于期货市场的创新“蓝图”中,也不乏期货公司本身的创新和改善。证监会有关人士近期透露,今年市场创新中,优质的期货公司可能获准开展仓单质押贸易、境外代理等新业务,而期货公司代理发行基金也正在积极研究中。
已初具IPO条件
在期货市场大发展的预期中,期货公司IPO到了该填补空白的时候。
就上市条件而言,A股发行上市主体需要具备 “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净利润累计大于3000万元”、“发行前股本大于等于3000万元等”等财务上的硬指标。从前些年来看,由于期货市场品种较少,期货公司盈利模式单一,大多数期货公司确实也未能达标上市。但最近几年,伴随国内期货市场的发展,期货公司也已慢慢走出了低谷,并且逐渐形成优质的“第一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