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
期货公司“走出去”获得新突破,将首次由公司总部直接在国外设立子公司。证监会方面从正式受理申请到核准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
期货日报记者昨日获悉,证监会已核准华泰长城期货以自有资金出资300万美元,在一发达国家设立全资子公司。
“羊年首个工作日,我们就收到证监会的正式批复,公司上下都感到非常振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华泰长城期货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张雪瑾难掩激动之情。
“证监会审批的效率很高,说明其对于期货公司的商业决策愈发尊重,态度也更为开放。”据张雪瑾介绍,华泰长城期货于去年12月向证监会递交相关申请,正式受理日期为当年12月30日,而此次批复实际印发日期为2015年2月15日,仅相隔一个多月时间。
去年8月底,证监会就《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并于同年10月底施行。其中规定了设立、 收购或参股境外期货经营机构的条件以及申请材料要求。
“当看到政策即将打开口子,我们就开始抓紧研究公司‘走出去’的相关事宜。”张雪瑾说,我国加入WTO以来,大宗商品的国际贸易量持续增长,发展到今天,中国实体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越来越坚实,在此过程中,相关企业风险管理和定价的需求日益增长,但境外市场真正懂得中国企业文化和发展诉求的“贴心”“中式”金融服务非常稀缺。
她说,华泰长城期货此次在国外设立子公司的出发点就是满足境内实体机构国际化发展的相关需求,未来也会利用该平台引入境外投资者。
“国外子公司的筹建需要一个过程,但应该会尽快着手。”张雪瑾说。
此前,已有6家境内期货公司在香港设立子公司,其中广发期货通过其香港子公司收购了英国NCM期货,南华期货也通过其香港子公司在美国设立了公司。
今年以来,境内期货公司再次迈开脚步“走出去”。1月,中信期货获准在香港设立全资子公司中证期货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证监会同月发布的行政许可事项显示,除中信期货、华泰长城期货外,弘业期货、新湖期货和混沌天成期货也递交了设立、收购、参股或者终止境外期货经营机构的申请。
会有多少期货公司继续申请“走出去”?羊年会不会成为期货业的国际化年?值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