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信” 私募将更加科学、 客观
针对股指期货的管控使许多私募机构步入暂时的“休眠期”,计划发行的产品不了了之,募集资金的意义也似乎变得微乎其微。然而,不少业内人士仍抱着“不积极乐观也不过分悲观”的平和心态来应对市场变化。同时,一些期货公司孵化私募的步伐不仅未因整个行业步入“寒冬”而有所停滞,反而试图更加创新、进取。
期货日报记者获悉,本周一,海通期货于今年8月份刚刚推出的“明日之星”私募孵化计划从近200名报名者中筛选出的25家私募机构名单正式“出炉”。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其筛选过程所运用的“私募全评估体系”不仅综合考量了多家第三方机构多维度的定量加定性分析报告,还将融入银行方作为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日后为私募提供产品资金“授信”服务奠基。
“私募工坊、金谷投资、量米科技这三家机构通过不同维度、指标和方式出具不同的评估报告。私募工坊注重数据分析,不提供筛选结果;金谷投资的报告可操作性更强,按私募优劣进行排比;量米科技则是注重动态跟踪,经历史数据与当下表现进行比对后,对私募未来走向进行预测。”海通期货西南西北管理总部总经理蒋鲲介绍,在此基础上,民生银行作为合作资金方再对私募评估报告进一步评估,并对私募配以不同的产品优先资金的额度“授信”,以备在市场条件合适时,私募能够及时选择最快速便捷的资金渠道。
实际上,银行为期货私募提供“授信”额度此前已有先例。今年5月,建设银行联合华泰期货、道智投资等合作方发行了首款期货资管产品。虽然该结构化产品资金规模不大,但有关负责人曾表示,若半年左右时间能达到预期目标,该投顾将被加入建行“白名单”,未来将获得更大的授信额度,其日后再发行产品、配置资金等审核过程都会更加快速。
但值得一提的是,与此前银行向单个私募机构发行期货有关产品进行优先资金“授信”不同,海通期货与民生银行之间的产品优先资金额度“授信”服务面对的主体基数将更加庞大,“授信”额度的大小也变得有迹可循。有业内人士认为,在“私募全评估体系”的基础上,银行对于私募机构的筛选和评判基准进一步拓宽,“授信”过程有望变得更加科学、客观。
据悉,“明日之星”活动自9月份开始进入全面评估和落地转化阶段,目标是通过不同维度和标准从至少2000家私募机构中遴选出最具潜力的100家私募机构,以提供特色的PB一站式行政服务。本周内,“明日之星”活动下的银行端优先资金将助力一家私募机构发行首个结构化CTA产品,该产品资金规模为6000万元,优先与劣后资金配比为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