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小伙伴们,大家好呀!关于碳金融,咱上期文章讲述了碳金融是啥?又分析了碳金融和其他金融活动的区别,大家肯定会对碳金融了解更加深刻了吧?本期呢,咱就继续深入分析,一起来看看碳金融这个市场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吧!碳金融的产生是源于什么呢?从碳金融概念的提出到碳交易的正常运转需要哪些步骤呢?是不是很好奇呢?跟我们小编来一探究竟吧!
提起工业革命,我们可能会想到轰轰作响的各种机器,会想到由此提高的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也会想起自此之后大自然承受的污染和破坏越来越多。但是对于现代的我们来说,这是很浅显的事情,但是对于当时的人类来说对于工业高度发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明显的认知滞后性,这就导致一段时间内人类对于自然的破坏很大。
直到在距离煤炭被广泛应用的200年之后,即1952年发生的伦敦雾霾事件为人类敲起警钟。那次事件造成了12000人丧生,自此人类开始对于如何保护环境陷入思考。
1962年,一本名叫《寂静的春天》的书名声大噪,这本书深刻揭露了环保的重要性。自此,人类开始不断的搜索保护环境的方法。在崇尚市场经济的西方,很多经济学家设想可以用市场机制这双“看不见的手”来自动配置资源,再辅以源头控制与末端处理来解决污染问题,所以关于环保的各项金融产品和机制开始纷纷登场。
1968年是碳金融被首次提及的时间,一名叫作戴尔斯的美国经济学家在这一年提出了“排放权交易”这一概念。它指的是对于污染物的排放可以设置一种权利,而这种权利可以通过发放排放权许可证的形式可视化,然后这种可视化的权利可以像商品一样进行交易。这一概念提出之后,有很多学着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并从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构成要素、分配原则以及市场监管等等各个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如何将这一概念落实。
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通过国际性公约《京都协议书》,标志着碳排放权交易进入实际应用阶段。《京都议定书》下的三种市场机制,即国际碳排放权交易(ET)、联合履约机制(J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碳排放权交易设立了蓝本。
随着各国碳交易市场的陆续启动和发展,碳金融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其中,关于碳金融的品种。也不再拘泥于排放权交易和低碳项目的投融资,任何旨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制度和活动都被纳入其中。自此,碳就成为了一个有价格的商品,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金融买卖。比如可以进行现货、期货的买卖。各类低碳债券、碳结构性存款等金融创新纷纷落地,在不久的将来,碳信托、碳拆借、碳理财等也会成为现实。在者,关于碳金融市场的参与者类型也不断丰富,从政府机构到各种类型法律实体都可以参与交易。
截止到2020年底,全球一共建立了31个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至此,一个经济学家论文中的抽象概念被具象化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并对整个地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保障机制。
知道了碳金融的发展渊源以及发展历程之后,咱再看一下碳金融市场具体有哪些分类吧!
首先,和传统金融市场比如股票、债券市场类似的是,碳金融市场也可以被分为一级和二级市场 只不过交易主体成为了碳排放权而已。
其一,一级市场 又被称为发行市场,主要作用是创造碳排放权配额和信用。现行的碳排放配额的发行主导权掌握在政府手里,具体方式有免费发放与排放两种。
其二,二级市场,又被称为交易流转市场。就是指碳排放权在各个经济实体之间进行交易和流转的过程。与一般金融市场交易主体不同的是,碳金融交易主体一般是企业,没有大量的个人投资者。
说到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关系,和普通金融市场是一样的。一级市场是基础,为二级市场的交易提供交易标的。二级市场的交易和发展又会促进一级市场的高效运行。
好了,本期关于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就讲述到这里咯。相信各位小伙伴也有所收获和思考吧!有想法的小伙伴可以踊跃留言哦,我们下期不见不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