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豆油与菜籽油也是三大油脂中相关性较强的两个品种,相关性主要来源于油脂本身的消费共性,其次来源于豆粕和菜粕价格的高度相关性。以卓创资讯2018年至今的历史数据为基础,研究发现,首先“豆菜”价差的合理区间在1644-1761元/吨之间,其次在菜籽上市周期内,价差往往处于较低位置。
油脂板块中的核心品种为豆油、棕榈油和菜油,三者同为植物油,不仅在食用领域具有互相替代的关系,同时三者亦在工业领域也均可作为生物柴油的掺混原料,通过生物柴油的“锚”相互之间产生联系。在此前《油脂有“料”:“豆棕”价差的来由、合理区间与应用场景》中我们已经介绍了豆棕价差的相关内容,而本篇我们将通过观测“豆菜”价差的相关特征,来进行相关分析。
1.豆油和菜籽油价格相关性存在的原因
豆油和菜籽油的消费领域相似,且两者均存在国外期货以及国内期货价格,所以价格形态在绝大多数时间内较为一致。且这种关联性在三大主要食物油中几乎保持一致。除了此前在《油脂有“料”:“豆棕”价差的来由、合理区间与应用场景》所提到的消费领域、金融领域以及工业领域具有使用一致性之外,其压榨副产品豆粕、菜籽粕(下文简称菜粕)的共同消费也会强化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而由于棕榈油几乎完全依赖于进口,国内并无或较少产生棕榈粕,所以在副产品领域内,“豆棕”之间的关联性也会相应弱化。通常菜籽油的价格高于豆油,所以替代关系往往是豆油替代菜籽油。
但也由于这种替代关系,“豆棕(豆油-棕榈油)”、“豆菜(菜油-豆油)”和“菜棕(菜油-棕榈油)”均存在相应的特征,且较长周期三大油脂中两两之间、三者之间的价差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区间之内,这也就是为什么油脂中三大油脂的价格往往存在趋势一致性的原因。
2.豆菜粕的消费共性强化豆油与菜籽油之间的联系
大豆压榨产生豆油和豆粕,油菜籽压榨产生菜籽油和菜粕,除了油脂之间本身的相关性之外,豆粕与菜粕的一致性也会强化这种关系,但是也会存在差异。以卓创资讯2018年至今的价格数据为基础,图2中体现出相对一致性,且根据相关性来看,两者的相关性系数达到0.93,价格的一致性也就带来价差的稳定性。而差异来自于豆粕与菜粕替代关系所给豆油、菜油的驱动作用不同。该驱动作用往往体现在出油率上,具体来看,菜籽油的出油率高于大豆的出油率,从市场公开消息来看,菜籽的出油率在35%-42%,大豆的出油率在13%-17%。且通过菜粕(36%蛋白)与豆粕(43%蛋白)交割商品的蛋白率转换来看,两者之间的价格比值约为1.23,这也就意味着粕类商品的共同增长,会导致菜籽油和豆油产生不同的供应增量,但也从另一个角度增强了豆油与菜籽油之间的相关关系。
3.“豆菜”价差的合理区间与季节性特征分析
本文延续《油脂有“料”:“豆棕”价差的来由、合理区间与应用场景》里对价差的研究方法,通过使用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和方差来构建正态分布,寻找“豆菜”价差的合理区间位置。从卓创资讯2018年至今(2023年7月19日)的数据来看,“豆菜”价差的平均值为1659.63元/吨,最小值为2.5元/吨,最大值为4341.07元/吨。
从图3中“豆菜”价差的正态分布情况来看,有两个价格区间需要注意,一个是单区间分布频率最高的组,对应的价差分别为823-941元/吨,另一个是正态分布的峰值区间,对应的价差为1644-1761元/吨,接近于近五年以来的均值。
“豆菜”价差也同样具有季节性特征的逻辑,正常情况下,从5月到10月,菜籽处于上市周期,豆油和菜籽油的价差往往处于低位,从10月到春节期间,豆油与菜籽油价差走阔,春节后开始逐渐修复,从图4中来看,多数也符合此特征。
同样,“豆菜”价差数据最简单的应用即是在两者价格出现明显分化时,豆油价格会在价差较低时给予菜籽油价格支撑,在价差较大时拖累菜籽油价格;其次从价差的季节性特征来看,根据价差的季节性特征可以辅助判断价差的走势,从而从一个相对固定的价格(豆油/菜籽油价格)出发,推演另一个品种的价格趋势;最后可以从价差数据的变化与高频的库存、消费量的成交也可以看出价格所带来的实际替代效应的程度。
注:本篇文章主要梳理豆菜价差存在的原因、合理区间以及应用场景的展望,后续将有课题组内成员以本篇文章为基础(链接引用),应用到豆油及菜籽油的相关分析当中,通过文章的形式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