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国外汇制度的演变过程
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高度集中的外汇管理(1953—1978年)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生产力相对落后,商品出口能力较弱,加之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经济封锁,造成我国外汇资金缺口很大,在组织进口物资及参与国际交往等方面都显得支付力量不足,对外投资更是无从谈起。
在这种背景下,为保证有限外汇资金的重点使用,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外汇管理体制,对外汇的收支进行集中管理、统一经营。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行使外汇管理职责,中国银行是国家唯一的外贸外汇专业银行。简言之,企业所有的外汇收入,都必须卖给国家,需要使用外汇时,再由国家统一分配。同时,限制对外借款和外商来华直接投资。国家每年制定外汇收支计划,“以收定支,以出定进”,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维护外汇收支平衡,并且实行固定汇率制,严格盯住汇率安排。
(2)汇率双轨期(1979—1993年)
在改革开放后的15年里,作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逐步在外汇分配领域引入市场机制,实行计划分配与市场调节并存的双轨制原则,并在保留原有计划收支制度的基础上,引入市场分配机制。1979年3月,国务院批转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革中国银行体制的请示报告》,决定成立国家外汇管理总局。在汇率上,国家实行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为调剂汇率逐步发挥作用提供了基础条件。1981年1月1日,我国贸易内部结算价为1美元兑2.80元人民币,而官方牌价为1美元兑1.53元人民币。实际上,按照当时的官方牌价很难买到美元,造成“有价无市”的局面。此后,随着美元不断升值,官方汇率不断贬值,直到1984年12月,官方牌价才逐渐追平了贸易内部结算价。1985年1月1日,贸易内部结算价被取消。同时,为鼓励企业出口创汇,国家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即外汇由国家集中管理、统一平衡,同时留给创汇企业一定比例的外汇,以解决进口物资所需的资金。在此基础上,国家开始建立有形的外汇调剂市场。如果企业留成的外汇有多余,可通过这个市场卖给需要用汇的企业。至此,市场机制开始被引入外汇分配领域。至1993年底,全国进出口收付汇中的80%已采用外汇调剂市场价格结算。
在这一阶段,国家放松了银行外汇业务的准入,允许办理外汇结算业务的银行从原来的中国银行一家扩大到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其他商业银行。在引进外资方面,国家制订并且执行鼓励利用外资政策,放宽对外资使用的限制,鼓励外资进入中国,对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根据有关政策分别实行免税、低税、退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同时,允许境内居民个人持有外汇,允许其在银行开立外汇储蓄账户,并且发行了外汇兑换券。
(3)汇率并轨期(1994—2004年)
1993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相应的,中国人民银行于1994年进行了一系列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取消外汇上缴和留成,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建立全国统一规范的银行间外汇市场;放宽人民币经常项目的限制,为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有条件可兑换创造条件;继续重申禁止境内外币计价、结算和流通,停止发行外汇兑换券并逐步退出流通。1996年12月1日,我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
(4)汇率形成机制改革(2005年以来)
2005年7月21日,我国再次宣布进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从单一盯住美元改为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具体表现为:
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逐渐形成更富弹性和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中国坚持人民币汇改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三原则。
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中国将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次性升值2%,美元兑人民币交易价格从8.28元调整为8.11元。此后,人民币进入单边升值通道。至2014年1月30日,人民币结束单边升值,进入宽幅波动时期。
调整汇率基准价格和挂牌汇价体系。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允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日波幅扩大至2%;扩大银行自行定价的权限等。
不断完善外汇交易制度。增加交易主体,允许符合条件的非金融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即期银行间外汇市场,将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扩大至所有银行;引进美元做市商制度,在银行间市场引进询价交易机制;引进人民币对外币掉期业务等。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国外汇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尽管至今离国际化及自由兑换的目标尚有一段距离,但不得不说,与以往相比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中国外汇市场(不含外币对市场)总计成交17.10万亿元人民币(约等于2.44万亿美元)。其中,银行对客户市场成交2.71万亿元人民币(约等于 3871 亿美元),银行间市场成交14.38万亿元人民币(约等于2.05万亿美元);即期市场累计成交6.78万亿元人民币(等值9665亿美元),衍生品市场累计成交10.32万亿元人民币(约等于1.47万亿美元)。而2019年1—12月,中国外汇市场累计成交200.56万亿元人民币(约等于29.12万亿美元)。总体来看,我国外汇交易量正在逐年提高,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再创新高。
B
两个黄鹂鸣翠柳——人民币汇率的离岸与在岸
由于人民币还没有完全开放,境内人民币在外汇汇兑上受到一定的管制,在境外的人民币因为没有管制而在外汇汇兑上比较自由,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的流通与汇兑逐渐形成各有特点的两个市场。境内的人民币市场称为在岸人民币(CNY)市场,境外的人民币市场称为离岸人民币(CNH)市场。离岸人民币市场是指中国内地之外,可经营人民币存款、放款业务的市场。目前最活跃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在中国香港,其他如新加坡、英国伦敦、中国台湾等也在积极争取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角色。
两个市场的参与者、价格形成机制以及交易量方面都有较大差别。在岸人民币(CNY)市场发展时间长、规模大,但受到管制较多,央行是外汇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意味着在岸人民币汇率受央行的政策影响较大。离岸人民币(CNH)市场发展时间短、规模较小,但却受限较少,受国际因素,特别是海外经济金融局势的影响较多,更充分地反映了市场对人民币的供给与需求。
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对超预期的经济数据反应更强烈。当经济数据超预期时,汇率会第一时间反映市场对经济预期的调整。比如,增长高于预期可能会引起货币升值,而离岸市场因为没有管制,对数据,尤其是超预期的部分的反应更大。研究显示在各种宏观数据中,超预期/低于预期的GDP数据会对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的价差产生显著影响。
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尤其是海外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变化,对离岸市场的人民币汇率影响更大,其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更紧密,而在岸市场因为存在管制,对这些冲击就不那么敏感。因此,在国际金融市场较动荡的时候,在岸和离岸汇率通常也会出现较明显的价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