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成交临储菜油流入市场,库存压力达到峰值,加之穆斯林斋月前的备货提振了国际棕榈油需求,菜油棕榈油价差持续缩小。但从长期来看,菜油库存有望从高位回落,同时棕榈油出口需求放缓,未来两者价差整体扩大可期。
供应峰值已过,菜油成本提供支撑
2016年我国进行了两轮菜油竞价拍卖活动,第二轮从2016年10月12日开始,于2017年3月8日结束,其间实际成交207.87万吨,成交率高达99.97%。这一轮拍卖活动使得三分之二的临储菜油流入社会库存,2013年产临储菜油大致剩余36万吨,2014年产临储菜油剩余75万吨。市场传言2014年产菜油将转为国储,不再进行拍卖。若传言属实,则意味着市场潜在库存剩余不到40万吨。
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最后一次拍卖当周(即2017年3月8日当周),临储菜油累计出库约135万吨,实际终端消费约63万吨,按照临储菜油成交后60天出库的要求测算,于2017年5月7日当周临储菜油全部出库。按照之前日均消费量计算,3月8日至5月7日成交量估算24.85万吨,则在5月7日当周渠道库存近120万吨,社会库存逐步达到峰值,市场正式进入去库存时间窗口,由供应带来的利空边际效应将逐渐削弱。此外,1—5月菜油盘面价格持续走低,消化抛储带来的供应压力,6月初菜油1709合约一度逼近6000元/吨整数关口,远低于此前临储菜油成交均价6271—7171元/吨区间,成本支撑令菜油盘面价格抗跌性增强。
国内油菜籽减产,长期供需格局偏紧
由于种植收益不佳,我国油菜籽种植面积连续下降,产量下滑,布瑞克预估2016/2017年度菜籽产量为580万吨,比上一年度减少100万吨。国内菜籽产量连续下降使得菜籽供应趋紧,菜油存在供应缺口,今年通过增加抛储来弥补供给,后市在没有大量临储菜油可抛的情况下,国内市场需要依赖进口菜籽或菜籽油。不过,全球菜籽产量增长缓慢,2015/2016和2016/2017两个年度供应均无法覆盖需求,供需偏紧推动菜籽价格底部抬升,未来即使可以通过进口弥补供应的不足,可能也要面临菜籽进口成本上涨的问题。
产量回升叠加出口降温,棕榈油供给压力渐增
棕榈油生产具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一般1—2月是棕榈油的低产期,3—10月是增长周期。因为2014—2015年厄尔尼诺的滞后影响,2016年棕榈油产量削减,但从2017年2月开始,棕榈油单产出现回升,马来西亚棕榈油果生产率从2月的1.13吨/公顷回升至4月的1.39吨/公顷,明显高于去年4月的1.17吨/公顷,其间3、4月产量环比增幅16.3%、5.7%。作为对比,过去5年平均环比增幅分别为14.3%、6.4%,而且3、4月产量均达到9年来同期的第三高水平。
5月穆斯林斋月前的备货活动展开,主产国棕榈油出口需求明显改善,短期提振了棕榈油市场信心。6月备货活动进入尾声,6月25日开斋节后,棕榈油消费和需求将明显下滑,加上南美大豆上市造成国际油脂供给增加,市场竞争加剧,棕榈油出口难以保持强劲势头。同时,随着产量不断增加,6月以后棕榈油库存将逐渐恢复,供给压力渐增。
总体来看,菜油长期供需格局偏紧,而棕榈油中期面临摆脱厄尔尼诺影响后的增产周期压力,加之出口降温,菜油和棕榈油的价差扩大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