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炒作渐近尾声
过去几周,美国小麦、大豆产区遭到高温干燥天气威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同期,国内油厂压榨普遍亏损,各地厂商挺价心态增强,从而助推国内豆粕短期大幅反弹。但毕竟南美大豆丰收,美国大豆播种面积增加,我国下游需求恢复缓慢,因此在天气市过后,国内豆粕市场仍面临较大走弱压力。
美豆种植收益较高
今年以来,由于南美大豆丰收、巴西雷亚尔升值、美豆价格较去年下滑,巴西农户大豆销售收益明显低于去年,农户惜售情绪浓重。不过,最近几周美豆上涨和雷亚尔企稳,巴西农户销售有所增加。
与南美类似,去年美国大豆种植收益良好,导致地租价格下调有限,加之种子、肥料、人工等成本变化不大,美国大豆的平均种植成本处于435美元/英亩左右。按照美国农业部当前预测的48蒲式耳/英亩的单产核算,美国大豆的平均种植成本处于907美分/蒲式耳。夏季美豆价格走高,令种植收益再度恢复到80—100美分/蒲式耳的理想位置,美国农户销售意愿提升,继而对市场构成压制作用。
美豆产量或超预期
去年美国玉米、小麦价格过低,大豆价格理想,因而今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明显增加。美国农业部在2月的“农作物展望论坛”上预计,美国大豆新作种植面积约为8800万英亩,而3月31日发布的《作物种植面积意向报告》将这一数据提高到8950万英亩,6月底公布的《作物种植面积报告》再度坐实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处于8951.3万英亩,较上年度高出603万英亩。
虽然今年作物生长初期作物优良率低于去年,美国新豆的单产不会高于去年的52.1蒲式耳/英亩,但随着作物生长后半段天气改观,单产高于当前农业部预测的48蒲式耳/英亩的概率还是很大的,大豆的总产量很可能超过42.6亿蒲式耳,并不会较去年明显降低。
国内油厂利润恢复
过去的几个月,我国进口大豆集中到港,尤其5月大豆到港量创出959万吨的单月进口最高纪录。春节过后国内处于油粕需求淡季,豆粕现货价格持续下滑,国内油厂进入4月后开始亏损。不过,随着最近几周豆类的反弹,国内各地进口大豆压榨利润明显恢复,在30—100元/吨。
由于压榨利润恢复,且豆粕多以基差形式贸易,后续几个月进口大豆到港量将维持高位。中国贸易代表团在爱荷华签署了进口1253万吨美豆的协议,这预示着我国进口大豆到港数量将是庞大的,国内豆粕供应压力仍会增加。
豆粕库存处于高位
由于过去几个月大豆压榨利润可观,且压榨量长期处于高位,国内豆粕库存数量持续增长。截至7月9日,国内豆粕库存量为107万吨,较前一周的105万吨继续增加,较去年同期的76万吨增加40.78%。由于国内禽类,尤其蛋禽等养殖依旧处于亏损边缘,生猪养殖恢复缓慢,国内豆粕库存增长之势短期难以扭转。豆粕消费增速与供应增速不匹配、不同步,是后续豆粕市场可能逐渐转弱的核心逻辑。
除此以外,国内针对金融等相关市场风险的管控增强,结合本身供大于求的豆粕市场环境,在夏季天气炒作过后,豆粕市场走弱仍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