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是债券
1.债券的定义
债券是国家或地区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机构直接向社会筹集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并且承诺按特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债券包含了以下四层含义:第一,债券的发行人是资金的借入者;第二,购买债券的投资者是资金的借出者;第三,发行人(借入者)需要按照债券的约定条件进行还本付息;第四,债券是债的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力。债券购买者与发行者之间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发行人即债务人,债券持有人即债权人。
2.债券的基本要素
尽管债券种类多种多样,但是在内容上都要包含一些基本的要素。这些要素是指发行的债券上必须载明的基本内容,包括:票面价值、到期期限、付息期、票面利率和发行人名称。
3.债券的分类
(1)按发行主体划分,可以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企业)债券。
(2)按财产担保划分,可以分为:抵押债券和信用债券。
(3)按债券形态分类,可以分为:实物债券、凭证式债券、记账式债券。
(4)按可否转换为股票划分,可以分为:可转换债券和不可转换债券。
(5)按付息的方式划分,可以分为:零息债券、定息债券、浮息债券。
(6)按是否能够提前偿还划分,可以分为:可赎回债券和不可赎回债券。
(7)按偿还方式不同划分,可以分为:一次到期债券和分期到期债券。
(8)按计息方式分类,可以分为:单利债券、复利债券、累进利率债券。
通常而言,期限在1~5年的债券被称为短期债券,5~12年的债券称为中期债券,期限长于12年的债券称为长期债券。
例如,国家开发银行在2017年发行了一期记账式债券,2037年到期,前10年票面利率4%,后10年票面利率4.5%,在第11年发行人可以将每百元面值以102元赎回。按发行主体分,该债券属于金融债券;按财产担保分,属于信用债券;按形态分,属于记账式债券;按可否转换分,属于不可转换债券;按付息方式分,属于定息债券;按是否能提前偿还分,属于可赎回债券;按偿还方式分,属于一次到期债券;按计息方式分,属于累进利率债券。
4.有效期和剩余有效期
有效期是指债券从发行日到面值清偿日之间的时期,而剩余有效期是指已发行债券从价格评估日到面值清偿日之间的日期。举例来说,如果今天是2020年3月5日,在2019年3月5日发行了一期10年期的债券,那么该债券的有效期是10年,而剩余有效期是9年。
5.国债的定义及特点
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通常认为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国债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国债有以下特点:
(1)国债利息收入免税。
(2)国债是商业银行保持其资产流动性的最佳二级储备。
(3)国债形成的收益率曲线是债券市场定价的基准。
(4)其他利率产品与国债收益率的差异主要反映信用、税收、流动性因素。
02
什么是利率
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指一定期间内利息与本金之间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利率=利息÷本金×100%。利率反映资金的成本或增值的能力,因此,利率是资金的价格。
利率是反映国民经济的重要指标,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率上升,资金成本增加,借贷资金会减少,社会投资也会减少,经济增长速度会降低;反之,降低利率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各国中央银行都会通过提高或降低利率来抑制经济过热或者刺激经济发展。
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有:通货膨胀率、货币供应量、国家资产投资规模、国民生产总值、国家的财政政策、国际上的利率与汇率水平等。
可见,利率受众多经济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导致利率的波动,从而产生利率风险,利率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国家宏观经济来说,利率频繁波动会对国家资产投资和整个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2)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利率变动会影响利润水平与经营状况。
(3)对于大量持有债券的金融机构来说,利率变动会影响持有债券的收益。
(4)利率的频繁或大幅度波动会对企业和社会公众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为了有效地管理利率风险,产生了利率期货(Interest Futures)。利率期货是以特定的、与利率变动密切相关的债权债务工具为标的物的期货,其标的物必须是有债权债务关系的金融资产,如国库券、短期存款、政府与企业债券等,其中最常见的是以政府发行债券为标的物的期货。因为政府发行的债券同企业债券相比,信用度更高,市场规模更大,流动性更强,参与者更多,特别是能吸引大量机构参与,这是利率期货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