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特斯拉正式交付首批Model 3订单,预示着平民电动车时代的到来。而从去年开始,各大主流厂商亦一改此前的态度,大力推进电动车计划:大众集团2025年将推出30款纯电动车,年销量达200-300万辆,占集团销量的25%-30%;宝马集团预计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达到25%;通用集团则计划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每年销量超过10万辆。而中国作为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工信部制定的2020年的产量目标是200万辆,累计产销500万辆。毫不夸张的说,全球汽车工业正在加速进入电气化时代,而作为原油消耗的重要部门,交通运输部门一直是近年来影响原油需求的关键。以美国为例,16年交通部门消耗的能源占全美总消耗的29%,而其中88%是石油(汽油、柴油、航油)贡献的,剩余比例被天然气、生物燃油、电能等其他能源瓜分(如下图)。而汽车的电动化势必会改变交通运输部门的能源消耗分配格局。假设今天提出一个观点:未来10年,交通运输部门的能源消耗会因为电动车销量的增长而减少。肯定有很多人会持有不同看法,但是实际上,即便在不考虑电动车的情况下,发达国家的交通部门原油消耗已经出现了减少。

来源:EIA 横华国际研发中心
下图为美国能源署(EIA)做的未来汽车使用率以及小型汽车汽油消耗量的预测,high VMT表明高行车里程(汽车的高使用率),可以注意到,即便在最乐观的估计下,至2040年,美国小型车每日670万桶的消耗相比07年下降19%;而在最悲观的汽车使用率也出现下滑的假设下,小型汽车的原油消耗相较07年的峰值有38%的下降幅度。

来源:EIA 横华国际研发中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其实和西方成熟市场的市场特性是密切相关的。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人均收入较高的同时社会保障制度也较为发达,而出生率相对较低,导致发达国家的汽车保有量接近顶部,总量上很难进一步上升;每年的新车消费更多的是置换老旧汽车,是一个存量市场;反观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人均收入依旧较低、同时出生率相较发达国家高,整体的汽车保有量还有非常大的向上空间,每年的新车消费主要是首次消费,是一个增量市场。但是新车的油耗相对于旧车有非常大的提升,以丰田在美国新推出的一款C级轿车为例,能耗是20年前旧车的1/2,可想而知,当越来越多的旧汽车被新汽车取代后,总体能源效率的提升会大大减少平均原油的消耗,而在市场总量变化不大、汽车使用率不可能无限增加的条件限制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交通运输部门对于原油需求的降低也就顺理成章了。新兴国家虽然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因为他们的汽车总保有量依然较低,所以整体而言,他们的交通运输部门对于原油的需求还是稳步增长的。
相同的数据在不同的国家可能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同样是强劲的新车销售数据:对于美国而言,可能今年交通运输部门的原油消耗将会进一步下滑,盖因美国的汽车市场是个存量市场;而对于中国而言,交通部门对于原油的需求则会进一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