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后,债市画风突变,现券利率快速上行,国债期货连续数日下跌,跌回7月央行全面降准前的水平。近期债市的主线为通胀预期,国际国内大宗商品出现普涨,能源价格飙升,在输入性因素和限电限产政策的双重力量下,9月PPI创历史新高。经济数据方面,中国制造业PMI疫情后首次降至临界值下方,社融超预期下滑,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加。债市影响而言,经济增长悲观预期对债市形成利多,但通胀预期升温对债市形成利空。
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低于市场预期,在能耗双控、疫情反复、洪涝灾害等多重压力下,下行压力加大。四季度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固定资产投资或偏弱,不过疫情影响减弱也将促进消费回暖,四季度两年平均增速有望回升。政策方面仍将围绕“跨周期调节”,更加注重实用结构性工具,从供给端发力稳增长、稳通胀,为特定受损行业提高针对性的政策支持。
全球能源危机愈演愈烈,9月以来,欧美天然气、石油、动力煤等价格纷纷飙涨至历史新高。美国及欧洲多国电力价格,纷纷刷新历史纪录。能源及电力价格的飙涨,使美欧居民生活成本激增,部分企业更是被迫停产。全球经济一体化下,欧美能源危机,通过能源品价格上涨等渠道,向全球加速蔓延。同时,欧美部分企业的停产,也导致了全球相关产品的供需缺口拉大。短期来看,随着冬季到来,整体用电季节性回升,叠加传统能源品供应难明显扩张,本轮能源危机或将进一步发酵。
通胀分化格局进一步加剧,随着国际能源价格飙升,在输入性因素和限电限产政策的双重压力下,9月PPI创历史新高。不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力量都是来自供给约束。尤其是对于国内而言,能源价格对CPI的直接拉动作用较小,沿产业链传导的路径也并不畅通,在消费较为低迷的情况下,生活资料价格及CPI涨幅不大,加之猪肉价格的持续下跌对CPI形成压制,PPI-CPI剪刀差创历史新高。
通胀分化对经济增长形成压制。通胀呈现高度分化格局的情况下,企业利润也呈现分化状态,虽然企业利润总体表现不错,但下游企业利润受到挤压,其扩大投资的能力也相应受到了限制,导致今年以来制造业投资一直呈现出弱复苏的态势,对于经济增长也形成了压制,经济呈现出类滞胀的格局。四季度国内通胀压力面临上升。在PPI居高难下的同时,PPI向CPI传导在局部领域有增强迹象,油价上涨同时作用于PPI和CPI导致二者联动增强;加之今年极端天气频发对蔬菜价格形成上行驱动、猪肉价格对CPI的拖累面临减弱的可能,CPI的上行压力加大。且明年猪价回升后,若叠加冷冬对蔬菜、能源价格的冲击,CPI还将面临进一步的上行压力。
从PPI水平和CPI趋势来讲,货币政策仍需管理好通胀预期,操作空间受到约束,债市短期迅速调整也是在消化对未来通胀的担忧。考虑到目前海外压力以及对结构性政策支持的需求,后续货币政策将呵护流动性平衡。总体上,结构性通胀不会引起货币政策的收紧,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债市或将维持偏弱振荡。短期来看,国家发改委对煤价表态,短期大宗商品上涨势头有所降温,近日国内疫情又现零星反复,避险情绪有所升温,均对债市短暂利好,债市大跌后或迎来短暂反弹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