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债市的上涨主要是对前期交易预期的修正,同时海外避险情绪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展望后市,伴随着国内经济的有序修复,宏观需求成色将步入验证阶段,债市终将回归基本面逻辑。
内外情绪共振促债市走强
3月以来,国债市场情绪从谨慎转向乐观。尽管月初公布的PMI和月中公布的社融信贷总量均好于预期,但市场选择忽视利空,表明目前债市运行的主逻辑在于资金面和政策态度。
从盘面走势看,3月6日国债期货主力合约突破2月以来振荡区间上沿,重要驱动在于债市对经济强刺激的担忧减弱。3月5日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其中5%的全年GDP增长目标和3.8万亿元的新增专项债额度均低于市场预期,使得长端利率上行风险下修,随后公布的2月CPI和PPI数据不及预期,引发市场情绪波动,助推收益率下行。流动性方面,资金面收紧的预期正逐渐扭转。3月初银行信贷投放节奏放缓,大型商业银行加大资金融出,DR007中枢回落至1.9%一线。月中税期临近,央行公开市场再度开启净投放操作,3月15日平价超额续作MLF,释放2810亿元长钱和流动性维稳的信号。前期偏谨慎的机构投资者害怕踏空的情绪升温,开始增加债券配置。
此外,自美国硅谷银行破产以来,市场避险情绪升温,美债和黄金价格大幅上涨。尽管美联储及时进行干预,推出银行定期融资计划(BTFP)输血所有美国联邦保险存款机构,但目前难言风险消除。面对控通胀和经济放缓的两难,3月美联储放缓加息节奏的概率上升。
应更关注经济修复大方向
在市场预期修正之后,债市或再度回归基本面逻辑。从3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2月经济数据来看,内需延续温和复苏态势。生产方面,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高于前值1.3个百分点,表明春节后复工强劲。投资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高于前值0.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和基建投资继续保持高增速,分别录得8.1%和9%,而地产投资增速降幅收窄至5.7%,地产开发和销售降幅也有所收窄。消费方面,受到消费场景恢复和春节假期的双重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速由负转正。就业方面,2月单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较前值上升0.1个百分点,表明稳岗就业仍需政策支持。
开年经济数据和金融数据表现亮眼,但不可否认有稳增长政策和前期需求释放的拉动作用,故数据公布后债市反应相对平淡。当前市场关注点在于经济复苏的节奏和力度,围绕地产投资增速能否转正、地产销售回暖能否持续、信贷冲量后能否延续强势等问题,多空双方反复博弈。从高频数据来看,截至3月上旬,30大中城市地产销售仍好于去年同期,短期地产销售回暖无法证伪。至于年内地产投资增速何时转正,需要观察销售端向前端的传导,即新开工和拿地降幅收窄速度。对于债券投资而言,投资者应更关注经济修复的大方向,而非力度。
利多出尽后谨防回落风险
经过2月下旬到3月上旬的上涨,银行间债市杠杆率小幅抬升,表明债市配置力量增强。在此背景下,后续一旦基本面利空信号出现,就会引发机构多杀多的问题。目前来看,利空信号可能出现的方式有三:一是降准落空。央行行长在3月3日国新办的讲话引发降准预期,但年初以来实体经济和融资市场均出现回暖,短期降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都不大。二是地方债发行加快,从供给和宽信用传导路径上利空债市。考虑到今年专项债提前批额度高于往年,3—4月专项债发行或进一步拉动基建投资,进而令债市承压。三是外部流动性风险。本周以来美元流动性持续收紧,无论是表征在岸流动性的FRA-OIS利差走高,还是表征离岸流动性的货币互换基差走负,均提示市场不排除美元流动性危机发生的可能。
总体来说,在前期利多逐步消化后,国债收益率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需要警惕债市冲高回落风险。从期限利差角度来看,目前10年期和1年期国债利差已经低于2022年11月中旬的水平,表明当前长端对于经济复苏的计价偏低,投资者可重点布局曲线陡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