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以来,玻璃市场开启持续涨价去库格局。期货日报记者留意到,玻璃价格从3月中旬开始小幅反弹,随着库存的持续下降,玻璃企业涨价幅度不断加速。从刚开始的试探性上涨1元/重量箱(20元/吨),到现在提价2—3元/重量箱(40—60元/吨),玻璃现货价格近期呈现出“涨势猛、节奏快”的特点,目前行业均价较年初上涨18%。
对此,国投安信期货高级分析师周小燕介绍说,此轮涨价过程中,各地区均有较大涨幅。其中主交割地沙河地区进入4月中旬后基本每天涨价20元/吨以上,沙河地区的价格也由3月初1600元/吨以上涨至目前的1950元/吨以上,上涨幅度近400元/吨。主交割地华中地区由1600元/吨涨至2060元/吨,上涨幅度460元/吨。华东地区上涨幅度370元/吨,华南地区上涨幅度500元/吨。
近期玻璃市场的这一波涨势也让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这个“春天”玻璃市场的表现远超预期。
“近7周玻璃生产企业库存连续去化,生产企业根据库存状况和销售状况适时调整售价,但连续提涨价格并未打消下游的采购热情。”产业资深人士昆仑表示,短期玻璃价格快速上冲后,销售价格超过部分厂家的“心理阈值”,除了连续调涨售价“劝退”采购者外,部分玻璃生产企业为了满足在手订单停止接新订单。
在他看来,玻璃生产企业在经历了连续三个季度的深度亏损之后,显然对下游的采购热情缺乏准备,这个“春天”的玻璃行情超出市场大多数人预期。
记者了解到,本轮玻璃价格上涨一方面在于竣工需求支撑,加工订单增加,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供给方面经去年缩减后,产能同比减少,短时供需错配,中下游原片库存低,具有补库能力,共同促成了这波持续去库涨价的行情。
经过连续7周去库后,玻璃企业库存压力大幅缓解。其中沙河和湖北地区去库明显,降幅超过60%以上,华东华南等地降幅也超过20%。
“这轮去库并未出现大量库存转移至中间贸易商的情况,是非投机性囤货,3月份以来沙河社会库存整体波动不大。加工厂基于订单锁定成本诉求,原片库存有所增加。整体看,产业链去库背后更多的是实际消耗。”周小燕称。
随着现货价格的持续上涨,上游纯碱原料处于阴跌中,玻璃产业利润明显改善,扭亏为盈。据相关资讯机构统计,目前以天然气为燃料的产线利润为 56 元/吨,以煤制气为燃料的产线利润为 100 元/吨,以石油焦为燃料的产线利润为 351 元/吨。
山东地区玻璃产业人士告诉期货日报记者,浮法玻璃行业2022年下半年后基本进入全行业亏损状态,一直持续到今年年初,除石油焦产线稍有利润外,天然气、煤制气线始终亏损,主观上玻璃企业扭亏意愿也较为强烈。
而客观条件也支持玻璃价格近期的调涨。记者了解到,前期连续9个月的深度亏损导致行业产能深度去化。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3月份平板玻璃产量为8014万重量箱,同比下降7.9%;1—3月份累计产量为23260万重量箱,同比下降8%。在供给下降的同时,需求呈现出超预期的快速好转。1—3月,房屋竣工累计面积1.94亿㎡,同比增长14.7%,竣工面积同比大幅度增加。其中,3月房屋竣工面积6244万㎡,同比增长32.04%。
“进入2023年以来,竣工面积相较2022年同期有大幅度的提升,充分反映出金融等多方面政策性措施支持房地产的保交付效果显著。”昆仑表示,在新建住宅对玻璃需求加速释放的同时,家装对玻璃的需求明显超预期,高端系统门窗、室内隔断、玻璃淋浴房、家具制镜等环节在进入2023年后快速放量并表现出较强的需求韧性。在他看来,玻璃企业价格保持坚挺仍有基础,后续调价幅度会视需求而定。
在上述产业人士看来,近期玻璃价格涨势猛、节奏快,并未顾及下游加工企业的成本传导,必然会引起下游的观望和抵制。“但该轮涨价是建立在低利润甚至是亏损的基础上的,厂家扭亏意愿迫切,即便出现阶段性观望抵制情绪,短期玻璃价格下降的可能性也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现货价格连续调涨后,玻璃深加工企业订单不降反增,原片价格持续拉升短期呈现出一定的促单效果。“目前,玻璃价格运行在近年均值附近,下游接受程度尚可,短期原片价格调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深加工企业利润,中长期看将有利于提升深加工产成品的定价中枢。”昆仑表示,需求的持续性是玻璃后续行情发展的关键点,当需求对原片的追逐不再热烈,价格回落的风险亦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