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商品市场正在经历史上最寒冷的冬天。自2008年10月份以来,全球商品伴随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能源、金属以及其他与经济走向密切相关的工业品纷纷暴跌。当年涨势如登山,商品牛市从2003年正式启动,用了漫长的5年,艰难攀登到牛市山峰;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山的背面竟然是无底的悬崖,熊市风暴来的如此凶猛,令市场震颤。商品价格暴跌,对全球贸易的影响不亚于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印度洋海啸。
本周,全球商品结束反弹再度滑落。OPEC决定维持产量不变的消息传来后,对原油市场还是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周二纽约原油期货再度暴跌5.64美元创下新低,1月合约电子盘最新报价为47.73美元,自11月20日向下突破50美元之后,在进入12月份之后再度得到突破有效的确认。全球经济步入衰退的周期已经非常明显,从预期表现来看,2009年第一季度或许将迎接来最艰难的时刻,2008年即将走过,在2009年商品市场无疑将继续承受下跌的压力。
近期,基本金属的表现差强人意,市场弱势焦点从铜、锌转移到前期非常抗跌的铝市场上,由于前期一些国内大型铝生产企业保价护盘的影响,沪铝期货行情相比外盘市场明显偏强,内外盘比价关系再度失衡。在这种背景下,前期护盘的做多资金以铝价跌破成本为主要依据,介入市场。然而几周过去之后,突然发现电解铝的生产成本在不知不觉中下降。
尽管国内铝价已经下创近10年以来的新低,但是我们认为铝价依然没有见底,11月下旬以来铝市再度启动新一轮下跌行情,伦敦市场上连续猛增的库存让人胆寒,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从100万吨到180万吨。
铜是目前唯一没有跌破成本的基本金属,3500美元以上的铜价仍处于过去30年的历史高位。从10月份到12月份初,两个月的时间,伦敦铜仅仅是将2005年以来的这一波牛市涨幅抹掉。从3000美元到8000美元,再从8000美元回到3000美金,一个轮回用了近4年的时间。而如果考虑人民币升值的作用,目前国内铜价应该具备向下冲击20000整数大关的动力。
天然橡胶的走势,同样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日胶期货从100日元到300日元用了4至5年的时间,而再度从300日元跌到100日元附近则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是市场出了问题?还是丢失了信心?
下游急速萎缩的需求,也许是信心崩溃的表现。这两年轮胎行业急速猛烈的非理性扩张,使得整个国内轮胎产能处于严重过剩的状态,对于天然橡胶的需求也存在巨大的泡沫成分。到了2008年,回过头突然发现,轮胎库存高度积压、金融危机突然降临、汽车行业急剧降温,整个产业链条全面破坏,多米诺骨牌在这个产业链上被推倒,胶价的崩溃也在情理之中。
农产品市场,大豆的问题最为严重,尽管目前大豆价格仍处于高位区间内运行。2008年,我国大豆实现大丰收,实现1650万吨的较高产量,然而新豆上市之后,国家按照3700元/吨的收储价格,使得产区国产大豆的定位出现逻辑性的错位。在进口大豆成本维持在3000元附近的现实背景下,国内大豆惜售情绪明显,农民不愿意面对低于成本出售大豆的现实,因此导致产区今年大豆严重积压,油厂纷纷采购进口大豆为主要的榨油原料,因此不断累积的国产大豆库存将会使得大豆市场的“堰塞湖”水位越来越高,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综上所述,全球商品正在经历一场酣畅淋漓的熊市行情,牛市已经在2008年的夏天离我们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