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大商所总经理刘兴强昨日表示,金融危机给了我们深层次的启示:发展中国期货市场,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应重视市场的本土特性。
他指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商所各商品期货在去年经历了历史上波动最为剧烈的行情,但依靠多年形成的制度和经验,特别是适合我国目前阶段的连续涨跌停板强减制度、保证金梯度增加制度,保证了市场的平稳运行。据统计,大商所去年全年期货交易量和交易额达到6.38亿手和27.49万亿元,分别比2007年同期增长71.95%和130.49%,市场成熟度不断提升。
刘兴强表示,近些年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中国从国际市场上买什么,什么就看涨;中国卖什么,什么就便宜。这至少说明三个问题,其一,中国已经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其二,中国消费市场潜力很大;其三,中国商品定价在国际市场上缺少话语权。期货市场的核心是价格,通过权威期货价格的影响和辐射,可以增强商品在国际市场话语权,同时通过未来的价格来调节、促进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为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服务。当前,扩大内需是我们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而扩大内需关键是使商品市场化程度提高,以权威的市场和价格调配资源,并以有效机制为市场主体扩大再生产保驾护航,而这本身即是期货市场的功能,也对期货市场本土化发展提出了要求。
他还认为,现阶段国内期货市场发育还不充分,不能有效参与国际定价。其实,按照什么样的思路上品种,上什么样的品种,决定了期货市场为谁服务、服务多深的问题。将国际成功的大宗商品期货品种直接引入到国内市场,当然是一条捷径,但我们发展期货市场的初衷是为了发挥价格发现和避险功能,服务相关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这就决定了我们首先要从服务相关产业和国民经济出发来选择期货品种。一个品种能否开发为期货品种,并非是看这个品种在国际市场上是否己经上市,而首先要看本地市场是否有相应的市场基础,是否有市场需求。
刘兴强最后表示,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是全球商品生产、消费大国,并且经济发展与欧美发达国家处于不同的阶段,因此在期货品种开发过程中既要借鉴国际经验,开发上市国际上成功的、国内也有相应市场基础的期货品种,同时又要立足本土资源开发更多适合自身经济需要、适应自身经济发展阶段的期货品种,并配以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