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来,陡峭的商品期货价格曲线正逐渐变得平缓,这为长期看好商品市场的投资者提供了绝佳买入时机。而另一方面,随着库存和产能清理的深入展开,许多商品价格在跌破成本后,近期呈现强势横盘走势,似乎市场底部迹象已悄然显现。
价格曲线趋于平缓
“一旦远期曲线扁平化,做多大宗商品的机会就出现了。”高盛分析师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到。
昨日,WTI原油期货4月合约报每桶45.75美元,12月到期的合约报51.60美元,近期合约较远期合约便宜了5.85美元,在上个月中旬,两者价差最高达到了近12美元。一般来说,在期货市场上,近期合约价格反映的是“现状”,而远期价格则表现了“预期”,它们会对商品投资产生影响。
“过大的负利差会导致做多大宗商品的成本非常高昂”,高盛指出。由于普通投资者往往不具备商品储备和贸易条件,对其来说,商品现货价格并不具备投资价值,只能买入远期期货合约,但与股票买入持有策略不同的是,商品投资者买入远期合约并不能无限期持有,必须在合约到期之前进行转仓操作,由此带来了隐性的成本或收益。
比如,在当前的环境下,由于现货价格低于远期价格(即负利差现象),转仓操作将使投资者蒙受一定的损失。而反过来,市场价差结构若发生颠倒,则会又变成一种潜在收益。据统计,在上轮牛市中的一段时期,指数基金巨额收益中有超过30%部分来自于这种转仓操作。
“远期合约升水正迅速缩小,下一步,若6月和12月合约持仓量增长,同时升水反弹,表明多头资金可能已经入场。”格林期货彭耀分析。他指出,目前原油价格曲线扁平化主要是由于现货或即期价格上涨所致,事实上,远期12月合约无论价格还是持仓量均并没有太大变化。“这表明市场继续维持50美元的价格判断,并没有进一步看涨的意向。”彭耀指出。
由于OPEC可能将再度决议减产,同时,世界主要国家加大原油战略储备,贸易商和生产企业也利用近低远高的价差结构大量囤油,现货需求被快速激活。WTI原油期货4月合约从上个月最低的37.13美元反弹到目前45.75美元,涨幅23%,但12月合约同期涨幅仅为11%。
库存和产能清理正深入展开
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弱化,但实体经济下滑却丝毫没有减速的迹象。需求不振、供应过剩是当前商品市场面临的主要矛盾,而与之对应,一轮全球范围的库存和产能清理同时也正全面展开。
企业减产以求自救。在上个月召开的业绩发布会上,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阿赛乐·米塔尔集团宣布,将把去年四季度做出的减产45%决议,延长至今年一季度末,直至将库存清理完毕为止。全球铝行业龙头中国铝业也在去年底宣布,由于铝价大幅下跌,并且市场需求减弱,公司计划减少电解铝产量18%,同时氧化铝产能闲置38%。而石油化工领域,在国内市场占据支配地位的中石油和中石化,旗下大型炼厂今年也纷纷停车减产。
在另一条主线上,产能清理也以企业破产和并购这种极端的方式同步进行,成为当前市场周期中的典型特征。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在两会期间透露,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冲击,我国约有7.5%的中小企业歇业、停产或者倒闭。同样是外向型经济的日本,在本财年前11个月,已有42家上市企业倒闭,创出历史新高。而作为本次全球金融危机源头的美国情况更加严重,五大投行中,三家倒闭,两家转型,随后AIG、通用、福特以及克莱斯勒等巨头又相继陷入困境。
库存和产能清理在正深入进行,不过对于商品市场而言,由于价格已进入相对低位区间,甚至很多商品还跌破生产成本,这极大削减了继续下跌的可能。但另一方面,全球消费环境依旧不振,库存和产能清理没有结束,商品价格和产量依旧缺乏反弹的动力。多空因素交织,近期,商品市场出现罕见的均衡态势,尤其国内铝、锌、燃油、棉花(资讯,行情)、大豆(资讯,行情)等品种几乎呈现“一字型”怪异行情。从技术上看,市场似乎正在酝酿一轮大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