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幻想和预期构筑的空中楼阁是经不起时间的验证的。2009年上半年,在幻想通胀和预期经济会快速复苏的基础上,上百亿美元的资金搭建一个大宗商品牛市的空中楼阁,但是这个楼阁处于倒塌的边缘。
回归之果
在过去的半个多月时间内,国际原油价格从73美元/桶,跌到60美元/桶,跌幅超过15%,而油价从60美元/桶涨至73美元/桶则用了2个月时间;过去一个月,国际大豆价格从1100美分/蒲式耳跌至900美分/蒲式耳,这个200美分/蒲式耳的幅度是花了两个3个月时间才涨上去的。类似的情况下,油脂、玉米、小麦等市场中均有出现。
商品市场似乎在经历去年下半年的走势,短期快速的下跌将此前长期而缓慢才累积起来的涨势完全吞没。市场人士指出,这种价格变化表明,商品价格的上涨缺乏足够的基本面支撑,因此才会显得那么不稳定。
在过去半年内,我们听到了太多的声音——商品价格的上涨是投机力量推动的,并没有反映基本面的变化。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隔三差五就会发表一个观点,原油市场价格的上涨不合理,特别是在油价上涨至60美元/桶上方之后。因为他们觉得原油需求并没有如预期那么快速地增长,市场仍然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
在金属市场中,库存持续上升的情况下,金属价格依然狂飙。铜价涨幅超过60%,锌价超过30%。而全球各主要金属协会公布的供求状况均显示金属处于供过于求状况。一些专业的分析机构也在评论中指出,6月之后的金属价格涨过头了。
农产品市场,虽然有中国的需求、南美的减产撑着,但是,在全球经济状况并未出现明显好转的情况下,豆粕可以回升至去年最高点附近,大豆可以涨到1200多美分。“国际市场在借中国需求的因素进行炒作,资金的作用令大豆价格虚高。”有市场人士在6月曾对大豆价格作如此评价。
投机之因
既然基本面不支撑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什么力量在推动商品飙升呢?那就是幻想通胀和乐观预期。
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宽松货币政策,以及经济刺激方案,目的是希望借助流动性的恢复促进实体经济的复苏。但是,在市场看来,这么多“钱”投放下去,那么必然会带来流动性的暴涨,从而可能引发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在这种幻想之下,大宗商品成为首要的投资品,因为它的价格变动将是通胀的最直接反应,而一旦通胀来了,那么商品价格的方向就应该向上。同时,宽松的政策也令市场对于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心得到加强,一个简单的逻辑是,经济的恢复将带动商品需求的增加,从而推动价格的上涨。
于是,在幻想和预期的作用下,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转变,以前不愿意投资的人,开始投资;以前少量投资的人开始加码买入。据巴克莱资本预计,今年上半年仅仅是指数基金和交易所上市交易基金(ETF)砸在商品市场中的资金就超过300亿美元。
当然,对于经济复苏的预期促进了商品投资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市场反应过度,那么价格的泡沫也就随之出现。其实,预期经济复苏和疯狂推高商品价格是一种悖论,商品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增加企业的成本,从而可能延缓经济复苏的步伐。而在高失业率的情况下,消费并不会出现爆炸性的增长,这将限制终端消费品价格的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很难传导至下游产品,因此短期内通胀仅仅是一个担忧,而非现实。
在幻想和预期没有达成的情况下,商品价格出现了回落。还好,商品的空中楼阁并没有搭建得很高,市场的自我调节使得这个根基不稳的“楼阁”在建造初期就倒塌了。商品市场将再度回归基本面的怀抱。
对全球经济而言,商品价格“跌跌更健康”。市场人士预计,今年下半年,商品将呈现大幅震荡的态势,三季度以震荡回落为主,而到了四季度,随着全球经济真正复苏的到来,商品价格可能会在需求状况好转的推动下,走出稳健的涨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