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期货市场逐步规范和完善,未来期货在服务产业方面仍然有很大潜力可挖,在服务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方面应有更多作为。” 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在日前举办的“大连期货市场与产业及区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如是表示。曾丽瑛指出,期货市场对粮食产业的发展已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未来期货市场必须要积极主动适应粮食流通领域新形势,创新服务模式,完善服务功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粮食宏观调控和粮食产业发展。
曾丽瑛对期货市场在服务粮食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她说,期货市场的发展,第一是促进了粮食生产,切实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如为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提供了价格参考、引导农民把握卖粮时机、农户可以通过“公司+农户”、“期货+定单”的方式回避价格风险;第二是促进企业增收,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利用期货市场进行规避风险管理的能力已成为粮食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同时期货市场给粮食企业创新经营提供了可能,推动了农民与企业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稳定和谐的经济关系,从而促进了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组织化程度的提高;第三是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粮食期货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有力配合和服务于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提高了市场配置粮食资源效率,促进了粮食产销衔接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第四是服务宏观调控,有效的改善宏观调控的效力,近年来国家对玉米、大豆、食用植物油等实施的宏观调控,期货市场都给予了最为直接和迅速的反应,并通过公开、透明集中的价格传播强化了宏观调控政策效果。
曾丽瑛说,随着我国的粮食市场对外开放和对内深化,我国的粮食流通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粮食期货市场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国际粮食市场影响不断加深,保障粮食安全难度加大,粮食市场化趋势不可逆转,粮食市场化步伐加快,多元化粮食市场主体发展迅猛。粮食流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既给粮食期货市场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又提出了新要求,期货市场必须要积极主动适应粮食流通领域的新形势,完善服务功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粮食产业的发展。
在期货市场服务粮食产业发展方面,她建议:
第一,进一步推进粮食期货现货结合。目前,我国油脂油料市场现货与期货结合较好,而小麦、玉米等重要粮食品种期现结合还不够,这既有宏观政策因素,也有市场自身因素,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以解决。一方面需要认真研究粮食支持政策和调控政策,尽量减少国家的政策对于粮食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干预和影响;另一方面,期货交易要深入分析研究粮食产业发展趋势,从粮食产业的发展需要和国家的宏观调控需要出发,按照有利于企业和农民参与期货市场,有利于降低交割成本的原则,完善相关制度规则,推动粮食期货市场的发展。
第二,引导农民和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农民种植规模小,直接参与期货市场的可能性较小;作为市场流通主渠道的国有粮食企业受到了政策、资金的制约,参与期货保值交易的难度也较大。如何引导农民和企业利用期货市场,成为发展期货市场的关键。当前要加强农民与企业的培训与引导,大商所开展的“千村万户”、“千厂万企”两大服务工程就非常好。
第三,提高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我国虽然是世界粮食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但是在国际贸易中缺乏定价话语权,比如我国大豆(食用植物油)对外依存度很高,大豆的进口量占世界贸易比重很大,但在国际贸易中往往受制于人。因此在努力发展大豆和油料生产的同时,要进一步利用好期货市场,促进国际国内期货市场接轨,逐步扩大国内期货市场价格影响力,增强相关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权和话语权。
第四,进一步服务粮食产业化经营。“小生产、小企业面对大市场”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市场化改革后,受国内多种因素影响,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波动频繁且波动幅度增大。无论是农民还是企业,抵御市场竞争风险的能力都比较弱,可能出现“丰产不丰收、增产不增收”的局面,开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并积极参与粮食期货市场套期保值,规避市场风险、将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办法。
“一直以来,大连商品交易所严格执行国家政策,积极服务粮食产业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服务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大连商品交易所继续开拓创新、努力进取,为粮食产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曾丽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