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据新华社消息,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年底,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更加健全,粮食损失和食品浪费统计调查制度、标准规范和指标体系不断完善,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损失率控制在国际平均水平以下,餐饮行业、机关食堂、学校食堂、企业食堂等人均每餐食品浪费量明显下降,餐饮浪费得到有效遏制。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成本和认证中心农业价格成本处处长韩静波认为,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等因素使我国粮食安全仍面临较大压力,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已经成为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途径,必须加快形成切实管用的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加力解决粮食损失和食品浪费问题。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程广燕认为,《行动方案》坚持制度引领,在新的形势下,建立国家层面的全产业食物损耗与浪费统计调查制度,是我国食物损耗浪费监测走向常态化、科学化、标准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全链条反食品浪费的首要前提与基础。
《行动方案》提出了四大行动共十三项重点任务,包括粮食节约减损行动、全民节粮意识提升行动、餐饮行业反浪费行动、单位食堂反浪费行动。“前两项行动的重点是节粮减损,后两项则集中在食物领域反浪费工作。”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武拉平表示。
其中,在粮食节约减损行动中,提出强化粮食机收减损、减少粮食储存损失损耗、加强粮食运输减损、减少粮食加工损失等任务;在全民节粮意识提升行动中,提出减少家庭和个人食品浪费、加强引导规范、强化青少年教育和勤俭节约家风建设等任务;在餐饮行业反浪费行动中,提出深化“光盘行动”、强化违法惩治、促进行业自律等任务;在单位食堂反浪费行动中,提出机关食堂反浪费、学校食堂反浪费、企业食堂反浪费等任务。
韩静波指出,由于小农生产、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我国粮食损失和食品浪费主要发生在粮食产业链前端(即生产环节)和后端(即消费环节),且产生损失浪费的主要原因是科技创新、消费意识的不足,同时有针对性制定政策的基础数据支撑不够,因此《行动方案》在全面剖析我国损失浪费成因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着重提出以科技引领推动减损,以法制和宣传促进节约的具体举措,这也是从难点问题突破,加快推动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取得实效的必然要求。
此外,《行动方案》还提出,加强损失浪费统计调查,其中包括建立健全统计调查制度、分领域开展专项统计调查。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吴良表示,《行动方案》面向监测和评估,加强损失浪费统计调查,通过建立健全统计调查制度、标准规范和指标体系,分领域开展专项统计调查等方式,开展调查研究、获取基础数据,为常态化反浪费机制提供决策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