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银保合作、银证合作的深入,银期合作尚未真正铺开。在近期一次相关论坛上,一些银行、期货公司纷纷建言,以期货理财产品为切入口打开银期合作空间。
期货理财产品合作前景被看好
“期货理财大有可为,有很大的市场机遇”。招商银行相关人士在会上表示。他认为,银行的大部分客户还没有机会分享到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收益,特别是个人客户,期货理财产品是很好的通道。而设计大宗商品的理财产品对推动期货市场发展也大有帮助。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银行的参与可进一步活跃期货市场。黄金就是很好的例子,有大量银行参与的上海黄金交易所比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的交易要活跃得多。
同样,期货公司对银行庞大的客户资源垂涎已久,对期货理财产品方面的合作空间更是充满的期待。“现在期货公司理财业务还没真正开始,有机会和银行合作把它做起来。”一期货公司高管表示。
大范围推广面临制约
由于国内期货公司目前只能经营经纪业务,尚未拥有资产管理业务资格,不能代客理财。目前银行跟期货公司合作推期货理财产品需要借道信托公司,期货公司也不能担任投资顾问。从已经推出的招行“商品期货套利1号”来看,期货公司只是担任了该产品的风险顾问。
“只有等到期货公司拿到资产管理业务的牌照,才有更好的条件和银行在期货理财产品方面开展更多合作。”一股份制银行期货结算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期货理财产品未能得到大范围推广的另一方面原因是,监管层担忧期货风险太大。上述人士认为,如果监管层担忧风险太大,可以考虑推保证金比例达100%的期货理财产品,这样风险相对较小。 目前大部分期货品种交易可以采用10%的保证金比例,投资者可以小博大,但风险也相应放大。
交行一人士会上表示,从小规模、小范围做起也是可以考虑的方式,比如把期货理财产品发行规模控制在几个亿,比如1个亿,发行范围仅面向少数客户。
事实上,个人投资者大量介入期货投资在不少国家或地区是普遍现象。以台湾为例,台湾的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中,个人投资者占了近一半。“期货公司将风险控制措施嵌入期货交易软件,极大方便了期货投资者,即使没什么经验,也可以通过设定止损位控制风险,通过卖空等方式对冲风险。”台湾期货同业公会一人士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