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证券、期货行业的顶尖私募一千多人云集深圳,参加“第四届私募基金高峰论坛”。股指期货无疑成为私募行业的热点话题,国内股指期货上市初期,成熟的私募将如何看待由此带来的投资机会与风险?目前他们为股指期货做了哪些准备?他们参与股指期货的态度如何?又将如何利用股指期货?在本次论坛特别安排的、为期半天的股指期货分论坛上,近十家顶尖私募基金经理就以上话题展开了讨论。引人注目的是,中金所总经理朱玉辰全程参会记录,并针对私募基金经理们在讨论如何做好股指期货交易时提及的问题与建议,一一作答。他真诚务实的作风赢得与会者阵阵掌声。
成熟证券私募参与谨慎——先思再看最后做
成熟证券私募与期货私募表现冷静。尽管他们中很多人都在做股指期货仿真交易,但他们都表示,利用仿真交易仅仅是了解期货的交易规则,很少用模拟市场去积累套利等投资经验。他们不约而同表示,要“先思再看最后做”。
深圳民森投资董事长蔡明表示,过去三年他们都在等待股指期货推出的机会,数量化投资与策略投资都在不断研究中。他估计,股指期货推出初期,交易量不会大,交易活跃度不高,中性投资策略、高频交易等投资策略都不好做,因此初期只会少量参与。
柏坊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龙小波表示,股指期货盼望已久,但是参与时机要研究后再定。即使是ST股票,价格再低,重组后还可以赚钱,但是股指期货每日结算,因此要先看,学习、研究后,再参与。
深圳市合赢投资公司合伙人刘鹰表示,初期会少量参与,但是要跟踪,寻找市场的运行规律。尽管拥有五年的股票市场投资经验和对指数的良好把握,但也要先观察市场状况再决定投入的精力。
双栖投资的上海老庄投资董事长王长桥表示,公司态度是积极参与、冷静观察,光观察不参与不行,还要少量实战。
股指期货人才准备——内培与引进双管齐下
深圳市新同方投资公司董事长刘迅表示,公司的人才储备以内部培养为主。一年前公司就已经派人去海外学习期货、期权、ETF的金融衍生品知识和投资交易经验。
深圳市天马投资公司量化研究总监朱繁林表示,公司在海外有一个对冲基金,可以通过QFII投资A股、购买港股和投资海外的中国企业,在股指期货等衍生品投资人才上具备优势。
很多私募都采用了人才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人才储备策略。龙小波表示,相关人才储备一直都在做,不光是股指期货,还有商品期货、外汇期货。蔡明表示,公司一方面在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另一方面通过仿真交易和程序化交易锻炼人才。
在人才竞争上,私募的优势是否不及公募?龙小波并不这样认为。他表示,不管是公募还是私募,外招人才都能招到,但是私募的人才一般经验都很丰富,经历过多个拐点,交易体会更为深刻。
如何用好股指期货——海外经验要慎用
作为一种工具,股指期货是一把双刃剑。那么,私募乃至具有对冲基金运作经验的私募会如何用股指期货呢?朱繁林表示,做多的证券产品,可以通过股指期货对冲暂时的风险,一旦条件成熟,公司还准备发起新产品,用股指期货完全对冲风险。目前这一产品已经经过了三年的测试,主要用股指期货灵活调整股票仓位,降低市场冲击成本。
龙小波表示,对老产品而言,在价格高位可以利用股指期货对冲风险,但是对于新产品,则要寻找一个交易成本低、市场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机会去参与,用模型做交易,赚取α收益。
涉足商品期货时间不久的深圳市龙腾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吴险峰表示,公司通过尝试商品期货以实现与股指期货的无缝对接。公司做股指期货,更多地会在规定资金比例下考虑做投机或者套保,如果市场系统性风险出现,而公司又对持有的股票有信心时,会做α策略。
“投资策略与公司定位有关。”上海简适投资管理事务所总经理杨典表示,如果公司定位主要是获取α收益,那么对于股指期货衍生品工具,大部分时间关注的可能是套期保值和套利交易,这两种交易方式对α收益贡献明显,但并不排斥单边持仓。“一般市场的运动方向是不可预测的,但在极端的时候运动方向是可预测的。尽管预测可能会有偏差,但是当市场出现机会时,我们期待利用股指期货,通过分批建仓等技术性的手段分散和规避风险,同时获取收益。”
朱繁林表示,从国外经验看,股指期货将加速金融市场的产品创新。国外发行可转移α策略,共同基金也用小资金购买指数以获得指数收益,然后用大资金购买国债,推出指数增强型产品。国外这一经验应该也可以应用在国内的散户,比如用10%的资金获取指数收益,90%打新股,以获取比指数收益高两三个点的收益。同样,国内公募基金也可借鉴发行指数增强型产品。
但是,刘讯认为,海外投资经验参考价值并不高。当年在中国的327国债期货上,很多机构都大胆做空,究其原因主要是几乎没有国外政府在本国补贴利息的事件发生,由此断定中国政府也不可能这么做,结果导致投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