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半年时间,从每吨60多美元到160多美元,是谁推高了铁矿石价格?是铁矿石贸易商,还是中国钢铁企业,抑或是三大矿山公司?
代表钢铁企业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和代表贸易商的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下称“五矿商会”)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
是否超量进口?
记者了解到,在4月2日中钢协组织召开的一次铁矿石内部会议上,中钢协负责人认为,贸易商炒作扭曲了矿价,造成矿价大幅上涨;而五矿商会负责人则认为,铁矿石价格高涨主要责任并不能归咎于贸易商。
中钢协的这种判断由来已久。在去年下半年的一次中钢协信息发布会上,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曾表示:“贸易商大量进口,造成铁矿石进口超量,扭曲国内铁矿石供需关系,并对进口铁矿石价格谈判带来重大的干扰。”
他提供了一组数据佐证其观点:去年前8个月,中国铁矿石进口量为4亿多吨,同比增长了32%左右,其中现货矿占进口总量比重高达82.74%。
但是五矿商会负责人在4月2日的会议上则表示:“贸易企业超量进口铁矿石并不存在。”为了佐证其观点,他亦提供了一组数据支撑——去年一到四季度,铁矿石贸易企业占铁矿石总进口量分别是43.3%、40.78%、33.94%和35%,特别是今年2月,已经降低至30.9%。
“贸易企业进口主要集中在去年上半年,2009年下半年,在价格逐渐上涨的形势下,贸易企业进口比重是逐渐下降的。”五矿商会的上述负责人说。
中钢协负责人在4月2日的发言中更是将拉高价格的因素指向小贸易商的“倒卖”,“虽然这些企业进口的单子很小,但起了一个标杆作用,很容易拉高价格。”
五矿商会则不同意“倒卖”的说法。五矿商会负责人认为:“何为倒卖?利润率到多少是倒卖?不管是囤还是压,买卖都要依法进行,超出了法律范围就是非法。”
提高贸易商门槛
中钢协背后是中国大大小小的钢铁企业,五矿商会则代表的是贸易企业。两大行业组织在认知上的不统一,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与三大矿山谈判的质量。
中国进口铁矿石企业最多时有500多家。2005年,商务部将具有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数量由此前的523家一下子减至118家。然而,这一措施并没有见效。2007年,商务部又将数量缩至112家。
而在去年的一次信息发布会上,中钢协透露,铁矿石进口企业已达152家。在上周五的内部会议上,中钢协负责人表示,有将近200家企业在进口铁矿石。
据本报记者从铁矿石贸易商处了解,一些没有进口资质的贸易商在进口时打“擦边球”,以具备进口资质的企业名义在进口,然后给这些企业一定的费用。
中钢协负责人在这次会议上透露,今年的铁矿石谈判小组由宝钢、武钢、鞍钢和首钢4家大钢企组成,中钢协负责协调。
从2009年11月起,中钢协已经组织4家企业进行了多轮谈判。“由于市场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年比往年更为艰难。”中钢协负责人说。
“不一定要急着接受季度定价。”中钢协负责人认为,目前钢铁企业大部分囤矿足够一段时间使用,很多码头都处于高库存状态。在此前的谈判中,中钢协曾以此为谈判筹码,但最终未能见效。
五矿商会则认为,现货是长协的补充,“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现货矿,全部长协垄断后三大矿山会如何涨价。”
虽然中钢协和五矿商会在一些认知方面观点相左,但两家行业组织依然达成了一些统一。上周五的会议上通过了《2010年铁矿石进口企业资质标准》、《进口铁矿石代理制实施细则》、《进口铁矿石合同定期上报登记及其流向登记备案规定》。三个文件的其中核心内容是,将取消2009年铁矿石进口量不足100万吨的企业的进口资质。但一位联合金属网的分析师认为,这个要求并不能解决铁矿石进口秩序混乱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