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花生电子交易市场停业,龙鼎电子交易场崩盘,上海大宗农产品市场普洱茶交收遇阻……近期以来,“繁荣”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又称“电子盘”)风波不断。
风波的背后,是监管的缺失。因此,每次风波的结束只不过是下次风波的开始。而每次风波,都能从以前的期货市场上找到影子。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出现的种种问题,与上世纪90年代初期货市场的情况类似,没有一条是新的。”8月18日,中国期货市场创始人之一、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常清教授向经济导报记者表示。
龙鼎风波平息
“钱终于取出来了。都快一年了,不容易啊!”18日,金乡大蒜交易商刘先生向导报记者感慨道。去年9月份,他以5万元多的资金“杀入”龙鼎,今年3月平掉仓位,但自己的保证金和微薄的利润却迟迟无法从龙鼎的账户中转出。
刘先生只是龙鼎风波中的一个小散户而已,与其相“陪伴”的还有其他交易商近5亿元的客户保证金。其中,仅山东济宁银储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储置业”)被套的保证金额度就有1.7亿元。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本应该是“裁判”的龙鼎,却入场与多头对赌。不料去年蒜价节节攀升,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龙鼎被多头“猎杀”。龙鼎资金链断裂,从去年底便开始出现客户出金困难的状况,至今年2、3月份后,客户出金几乎停滞。
但从本月18日起,龙鼎出金终于恢复正常了,因为龙鼎已换了新的“主人”———原来的大债主银储置业已经变成了大股东。
龙鼎的危机从去年9月便已经开始有所显露,至今年3月全面爆发。随后,在日照市政府的主导下,龙鼎开始重组。根据最初的重组方案,万宝集团、中瑞集团、新世界(13.17,-0.11,-0.83%)房产、华信工贸和兴业地产等5个当地企业,共出资1亿元注入龙鼎。此方案因种种原因后被搁置,最大的债主银储置业则走上前台,于7月正式接管龙鼎,来自银储置业的陈振华作为龙鼎盘新任总经理走马上任。
银储置业接手龙鼎之后,首先面临的便是“还债”问题,陈振华在上任的第二天就接待了上百个交易商。8月9日,龙鼎出台了客户资金处置方案,承诺在18日恢复客户出金。
“目前的情况是,3万元以下客户出入金已经正常,我的5万多元是通过两个账户转出来的;3万元以上的客户,本金部分出金也已恢复正常,收益部分可以置换为房地产。”刘先生告诉导报记者。
陈振华19日对导报记者说:“昨天一天客户出金500多万,签署商品房18套,今天会更多的。我们有信心在废墟上重新站起来。”
普洱茶多空互诉
这厢已经逐渐平息,那厢依旧热闹。
“到现在为止,我的570万资金还被冻结着,我们正在准备对上海大宗农产品市场提起诉讼。”18日,俞先生向导报记者表示。这位无论是办实业还是炒股都很成功的浙江人,如今却在上海大宗农产品交易市场6月普洱茶的交易中被套了。
俞是在去年12月成为上海大宗农产品市场交易商的,最初只是投入资金10万元。之后,他又以他的哥哥、姐姐、朋友的名字开设了5个新的账户。“在这个电子盘上,同样品质的普洱茶,往年风调雨顺时价格最高炒到每批340多元。今年3月以来,云贵地区遭遇特大干旱,普洱茶产量大减,很多投资者都在230至220元之间坚定做多,我也在235元时重仓进入。”
但此后,电子盘价格“跌跌不休”,老俞一路补仓。“最让人不能忍受的,是电子盘价格与现货价格的严重背离。6月10日该合约结束日,收盘价跌至222元,但当时现货价格为300元左右。”
截至6月合约摘牌,老俞及其亲属的5个账户尚持有5.1万批多头合约,而未平仓的合约总量不过6.5万批,其最大的交割对手则为至少持有3万批空头合约的上海某贸易公司。
老俞向导报记者介绍,在6月前后,上海大宗农产品市场曾撮合多空双方按高出最后结算价一定比例协议平仓,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最后协议平仓没有顺利实施,双方只能进入现货交割环节。
但在6月25交割日前后,双方又发生了一系列纷争。老俞称,他在此前的18日以及此后的30日去交割库查看,并没看到现货,无法实现现货交割。上海大宗农产品交易市场则称,自6月23日一直在找他,催他履约提货。且他未能在23日将交易资金由50%保证金提升至全额货款,形成违约,市场保留采取法律手段强制他提货的权利。
导报记者了解到,上海大宗农产品市场已经以违约为由向另一多头散户于开宇提起诉讼,预计在本月23日开庭。此案涉及金额虽小,但因牵扯各方利益而备受关注。
三大症候
龙鼎风波、普洱茶风波只是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乱象中的两朵浪花。常清在谈及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乱象时,将之归结为三大症候。
首先是随意修改交易规则,包括交易时间、保证金比例、开仓平仓等众多基本规则。以龙鼎为例,该市场此前为偏袒空方,曾禁止订立新仓。在名义上,龙鼎称是为了控制风险。实际上,此举是掐断了多方的力量来源,空方只要不平仓,价格就只会下跌,不会上涨。
其次,市场自身参与交易,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市场一旦参与交易,就一定会偏离公正的原则,侵害其他交易商的利益。而且,因为市场能以虚拟资金与对手博弈,想控制盘面价格易如反掌。龙鼎原董事长苏钦东曾向导报记者表示,因一空头大户出逃,龙鼎将此大户仓位接下,导致市场被套,而且越套越深,无法自拔。但据业内一资深人士分析,龙鼎在一开始或已参与交易,因为其大蒜合约在去年开盘之初就远远低于现货价格,显然是市场为吸引人气,故意以低价开市,但此后蒜价节节攀升,龙鼎为救以前的筹码不断补筹。龙鼎通过虚拟资金控制了盘面价格,但因现货价格远远高于期货价格,多头要求交割现货,龙鼎不得不拿出资金与多头协议平仓,最后终告资金枯竭。
其三,交割环节不畅。无论是上海大宗农产品市场还是龙鼎,以及沂蒙山花生电子交易场、寿光蔬菜电子交易场,在交割环节都不通畅。寿光蔬菜电子交易场总裁柴庆华向导报记者表示,交收环节不畅有客观原因,如现货标准难以厘清、市场不能承担履约担保责任等。而交收环节不畅,电子市场与现货市场无法对接,就完全变成“赌局”,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期现价格背离。龙鼎1003合约在最后交易日,现货价格居然比期货价格高出3000多元。
“总结起来,也就这3类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上世纪90年代初都出现过。当时几十家期货交易所也是这样,但期货交易所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现象了。以前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为什么?显然不是市场的错,是监管出了问题。”常清表示。
堵还是疏?
对于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存在的种种问题,市场监管层并非一无所知,多个部委已经对此类市场进行了数轮调查。证监会主席助理姜洋在6月底曾带队对山东区域进行了摸底,坊间传言,姜洋在山东某电子交易市场拍案而起,怒斥该市场“无法无天”。
此类市场的确“无法无天”———既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也没有明确的法律条例,由此导致乱象丛生。因此有民间人士呼吁,此类市场乃是变相期货,应该全部封杀。
说此类市场为变相期货并不为过———标准化合约交易,保证金杠杆效用,以投机为主、现货交割率极低,等等。但此类市场是否该全部封杀?
常清认为,“对此类市场宜疏不宜堵。为什么此类市场关掉一个就马上就起来好几个?这反映人们对此有需求。中远期市场对现货市场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能衔接供需、规避风险、发现价格,只是需要加强监管。”
鲁证期货资深分析师赵磊也认为,“中远期市场是个好东西,但需要专业化管理。”
在赵磊看来,大宗商品电子市场应根据其性质分为两类。如果是只做现货市场,可以由商务部门管理;但如果采用了期货交易机制,就必须纳入期货管理机制,由证监会来管理。而中远期期货和现货的差别,就在于标准化合约机制。“一旦市场采用了标准化合约机制,就能进行开立新仓、换手、平仓等众多交易,投机度就会很高,就是类期货市场;否则,买卖双方直接签订中远期合约,合约到期双方进行现货交割,这和期货市场就有明显的区别。”
目前国内的大宗商品电子市场,多数都采用标准化合约交易机制,只不过与四大期货交易所相比,保证金比例必须在20%以上。“这只是一个量的区别,并没有质的区别。”但在监管上,此类市场却处于“无人管”、“无法管”的状态,风波不断就自然而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