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迎来新院长。
10月21日下午,澎湃新闻注意到,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官网现任领导栏目已更新,杨志勇已担任该院党委书记、院长。
此次履新前,杨志勇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纪委书记、副院长,《财经智库》《财贸经济》副主编。
公开资料显示,杨志勇1973年生于福建省莆田县,199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财政金融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9-2005年在厦大任教,历任财政金融系(财政系)讲师、副教授、财政学教研室主任、财政系副主任等职。2005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任职。
杨志勇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主要研究财税理论、财政政策与中国经济改革。著有《新中国财政政策70年》《中国财政体制改革与变迁(1978-2018)》《财税现代化:大国之路》《大国轻税》《现代财政制度探索:国家治理视角下的中国财税改革》等作品。
今年初,杨志勇在谈到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时表示,理解新一轮财税体系改革,即这一改革一定具有范围比较广、变化比较大的特征,否则称不上改革。同时,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一定会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定位,按照“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具体要求不断发展。所有的政府收支、所有政府资产负债和政府资金运动相关的方面的内容都应该纳入财政治理的范围,这样才能实现改革的目标,比如说“土地财政”就一定要纳入财政治理的范围。
近日,一揽子增量政策陆续出台,其中,支持地方化债是市场关注焦点之一。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除每年继续在新增专项债限额中专门安排一定规模的债券用于支持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外,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
杨志勇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增加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主要是根据实际出发,不能够就债谈债,最主要是要把地方政府从债务、资金的困扰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可以聚精会神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卸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的刘尚希出生于1964年9月,是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他注重从不确定性出发来研究经济社会问题,对收入分配、公共风险、财政风险、公共财政、宏观经济、公共治理等问题有创新性的探索成果。其代表作有《公共风险论》《收入分配循环论》《宏观金融风险的财政责任》《中国改革开放的财政逻辑》《新中国70年发展的财政逻辑》等著作。 |